首页人生感悟 正文

多少努力的人,注定要优秀而贫穷地活着

时间:2017/2/22 12:09 分类:人生感悟

  多少努力的人,注定要优秀而贫穷地活着

  文/杠上花

  关注过我的人都知道,微博开通问答功能以来,我经常在围观一些有趣的话题。今天无意中,又看到了这样一个提问:

  现今中国的阶层固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在您看来,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还有上升通道么?如果有,在哪里,该怎么办?

  看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心理其实挺感慨的。说穿了,这问的就是草根怎么逆袭赚钱的意思。而提问的人呢,要么是积累不足、着急焦躁的投机者,要么就是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后徒劳无功的可怜人。

  越看到这些问题,你其实越能发现那些鸡汤奋斗故事的重要性。它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甚至已经成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刚需...

  在那些激励人心的逆袭故事面前,人们不过是把掌声留给了别人,把希望留给了自己。

  而还有希望么?对于这个问题,万能的大熊做了回答。

  答案是肯定,概括来说他大概表达了一个“社会越发展,机会越公平”的意思。这其实是当下普遍认可的观点就不过多提及,不过有一段话,值得拿出来做个分享: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两个问题需要正视。

  第一,你自己能力并不出众,第二,目标不要太高太着急。大部分上层人基本都是二三代的积累,而普通人总想一步登天。如果你用三代的眼光去看待逆袭,就会有远见很多。

  比如我父母一代走出县城,进入国企,培养我这一代在北京立足,我的下一代也许能有更大发展。这是阶梯状的,当然也有一步登天的,抓住了一些风口,但实际上,最后很快败掉的也很多。

  这段话分析的是打破阶层的逻辑,而说白了也就是逆袭的关键。为什么我一开始就在说,多少努力的人,注定要优秀而贫穷的活着?

  这当然不是指不该努力,而恰恰是告诉你,在这世界有太多意料之外的失败,却很少有突如其来的成功

  如果,上一辈是穷的,这一辈要走出来,真的会比较费劲。

  怎么理解?还记得我上一篇文章《人类原来是这么个玩意儿???》提到的一句话么?

  贫困以及贫困的路径依赖,决定了贫困系统的再生产。最终实现贫困的代际传递。

  简而言之,穷人的贫困,其实都是被迫的...

  一、因为穷,所以只能依赖贫困层级里的观念和资源

  用教育举例。

  我每年过年回家,遇到家里一个小妹的时候,她都会向我道谢感激。

  其实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当时她高中毕业,爸妈就一直劝她不要读书了,在县城找个工作,早点开始攒钱。还一直强调说,女娃以后嫁人,要太高的文凭也没用。

  而当时我知道以后,态度坚决的去跟他爸妈做了思想工作。用自己还算过得去的家族印象一再担保,才勉强让她得到了走出县城的机会。

  这其实就是决策判断时的贫困观念依赖。

  他父母其实不是不愿接收别人的意见,只是如果我不是刚好读书回来,或许他们依赖参照的就是张大婶、王大姨的看法。

  而在”读书无用论“这种贫困观念高发的农村,很可能就让小妹的人生,进入在县城周围打工攒钱的循环。

  用资源举例。

  以前我们爱听鸡汤,但现在我们经常提到一些反鸡汤:

  1.大家都说比尔盖茨很小就读完了大百科全书,但怎么没人提到她的第一单是IBM董事的母亲给她的这件事?

  2.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3、王石的那些自传更不会告诉你,他的前老丈人是当年的广东省委副书记。

  这其实就是资源差距的问题。很多时候,你拼尽全力的终点,不过是别人的起点。而是否有资源,很大程度决定一个人赚钱的速度。

  之前说过,很多老板都是销售、营销出生。说白了就是在别人那里干的时候,掳了别人的资源。而到了员工面前,他们反而开始大谈个人品质和奋斗精神,明白人又怎么能不嗤之以鼻呢?

  以上,诸事同。

  二、贫困陷阱里,穷人思维产生

  《贫穷的本质》一书里,讲过一个“贫困陷阱”的概念。

  举个例子,有个人想要通过搬砖改善生活,但因为突发状况花光了钱,于是几天都没吃饭了。而因为没吃饭,便没有力气,所以他又找不到工作了。

  我们很多人其实就困在这样的窘境里。每每想要更好的改变,但是挣扎的现状让我们只能在怪圈循环。

  就像上段提到的贫困路径依赖那样:

  因为我们只有更普通的人脉、教育、工作、资源等机会,所以我们不断依赖“贫穷”本身去决策,这样也就导致除了物质以外,精神上的贫困也处在了不断被再生产的尴尬里。

  久而久之,也就被迫塑造了我们说的“穷人思维”...

  01.因为穷,更需要安全感,因为追求安全,就更穷。

  众所周知,穷人有时并不像大家描述的那么胆小,相反很多人也愿意做出大胆尝试。

  而让人唏嘘的是,恰恰也是因为穷,在很多投资判断时他们的信息最闭塞,消息也最不灵通,往往也就更容易遇到风险。

  你知道穷是不能经历风险的,有时1w块是别人的千分之一,很可能就是你的全部。

  以前,我有个朋友,她算是最早一批做微商的人。那会儿微商刚起步,确实有很多人赚到了钱,她也不例外。朋友之间还经常调侃她,说她躺着就能赚钱。

  不过,早期的微商有一个弊病,就是“囤货”。说白了就是上家往下家压,把产品消化在渠道里,快速套现的手段。

  这当然是不健康的,不过因为之前几次尝试都赚到了钱,又受到一些利诱鼓动,她也开始大笔囤货。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早期微商产品质量一向堪忧,而她大量囤货的那段时间,恰恰是就那类产品质量问题曝光的前期。

  但就因为信息闭塞,等她已经相对便宜的接手准备大赚一笔的时候,才惊觉大家对产品已经开始生出抵制了……

  那件事情,对她的影响算得上是重创。后面谈起来,还听她说到。因为这事情,她后来错失过很多机会。一方面是因为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这让她对一些投入,产生了很多恐惧。

  每当想到这个事情,我其实都是挺感叹的。

  先不说投资合理性的问题,光说钱财损失在一个人经济状况的占比,其实就直接决定了风险的大小。

  还是那句话,对于穷人,别人的小损失,很可能就是你的全部。而恰恰又因为这种抗风险能力的糟糕,我们又无形中变成了束手束脚、追求保障的人。

  这让我想起,刚毕业找到工作的画面。

  当时面试通过,打电话回家,记得爸妈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我竟然一出校门就得到了保障。最起码生存问题是解决了。但是,他们也有一点还是不太满意,就是这家公司竟然不管吃住?

  这种追求保障的心理,其实就是以前温饱难以解决的时候留下的后遗症。以至于后期我辞职以后,他们一直要求我去他们工厂干”美差“,让不想陷入循环的我,对于怎么拒绝这事苦恼了很久。

  02.因为穷,只能得到穷的奋斗观,所以穷者恒穷。

  对赚钱这件事来说,很多人其实是没有大体会的。这当然是废话,如果有钱,还能穷吗?

  不过尴尬也就在这里,因为没有成功经历,所以我们所谓的成功观念,只能靠自己有限的经历去给下代传授,或者道听途说……

  一直以来,传统社会观念里其实都讲究一个勤劳致富的概念。记得,以前父亲在批评我的时候,经常就会说这样一段话:

  你们现在的年轻人,一点没有我们以前那种吃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以前,半夜两三点爬起来去倒卖菜疏的时候,路边草上的霜还是一片雪白......

  诸如此类吧,总之在他们的观念里,能不能赚钱,第一反应其实就是能不能吃苦,够不够勤奋?

  而什么算吃苦呢?你见过哪个煤矿工人通过挖煤又快又好,当上过煤老板吗?什么又是勤奋呢?起早贪黑、日程排满、艰苦卓绝吗?

  记得罗文益,做过这样一段回答:

  就我个人所见,穷人中比富人聪明、优秀、勤奋的,比比皆是。但是进入到不同的圈子你会发现:

  穷人和富人最大的不同,不是关注的小话题——热点事件、钱权色。而是思考的问题不同,共享的信息不同。

  富人思考的,不是如何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赚钱,而是找到什么机会、获取什么信息来赚钱;穷人思考的,则是如何通过升级打怪,来完成个人的迭代。

  这其实就是差距所在。而后者的这种赚钱观念,除了刚才提到的,农耕时代遗传下来的、吃苦精神制胜的勤劳致富理论。很大程度上,还来源于我们的道听途说。

  刚才就说过,穷人关于成功这事,只能靠别人那听来。

  而尴尬的是,因为所谓的成功故事,其实大多是刻意事后美化或者选择性的露出,所以这些观念就成了错误的路标。

  记得,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段子:

  一小朋友问一富翁:叔叔你为什么这么有钱。

  富翁摸摸小朋友的头说:小时候,我和你一样穷,什么也没有,爸爸给我一个苹果,我没有吃,而是把这个苹果卖了,用赚到的钱买两个苹果,然后又卖了,再买四个苹果。

  小朋友若有所思的说:哦…叔叔,我好像懂了。

  富翁说:乖,你真聪明,努力吧,孩子。

  于是,小朋友,挠着头走远了。

  富翁:傻x,后来我爸死了,我继承了他所有的财产。

  成功故事其实大多就是这样的,因为在社会传统观念影响里,靠自己双手致富的人往往才会受到尊敬,像拆二代、富二代这样有钱的人竟然还要遭到鄙夷。

  所以大多的事后总结,都有刻意美化、削足适履之嫌。

  甚至,你老板为了让你多劳动多付出,防止你意识到资源重要性,偶尔还会猛给你灌些,像他当年那样努力就能成功之类的鸡汤。

  对于这种奋斗观念的循环,可能是作为农业大国,或者红文化影响下的必然产品。也可能是上层用来防止下层冲破壁垒的手段(不然以前哪来那么多奋斗故事,现在哪来那么多朋友圈努力鸡汤)。

  这些大同小异,都不再深入讨论,对于这点的,只提一句:

  你的报酬不是和你的劳动成正比,和你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03.因为穷,更在意道德,所以越穷越高尚。

  我们身边常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努力的穷人,越注意所谓的道德和优秀品质。

  我也经常听到身边朋友说这样一句话:那个人又自私又耍聪明,一看就不是赚大钱的人。

  那请问赚大钱的人是什么样子呢?

  实不相瞒,我见到过太多素质低下,小气抠门的人,他们三句不离生殖器,但是就是有钱,就是有你望尘莫及的收入。

  近了来说,北京扫黄抓到嫖娼的,多得是互联网行业大咖和投资人,那他们算是违反道德标准了么?

  看吧,道德和高尚品质,很多时候只是起到国家管理和表面遮羞的作用。你不能因为多听了两个把垃圾丢进垃圾桶,公司不考虑职业能力就应聘你的智障故事,就相信能不能赚钱是由品德是否高尚决定的。

  另外,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段话:

  所有最赚钱的方法,都写在了刑法上;

  所有做灰产的人,都发财了。

  这两句,是我身边很多人信奉的真理。为了账号不消失,我们不讨论前者,光说后面。

  灰色产业,也就是所谓的介于道德和法律之间的行业。它一直以来,都是庞大而暴利的。

  加了我微信的读者,应该记得我之前分享的关于微信暴力情色流的文章。记者采访该产业幕后人员的时候,幕后老板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摇一摇,80%摇到的美女头像都是我操控的。”

  是不是很可怕?尽管我一直坚信头像用网络美女都是丑逼这一事实,但是你不得不惊叹其产业的庞大,后面的盈利数据更不用再多说。

  可灰产为什么见不得光,除了枪打出头鸟,一大特点就是在道德层面所受到的鄙视。(当然,其实灰产启动资金也不小)

  所以,道德的本质其实和法律一样,都是上层阶级为了稳固权力的手段。不能没有,社会得乱,不得全信,否则你将高尚而贫穷。(比如,做个忠诚于公司的奴仆什么的)

  三、贫困的代际传递

  多少努力的人,注定要优秀而贫穷地活着!

  读到这里,你应该能理解这句正确的废话了。按照贫困观念里的优秀标准,加上贫困的资源和观念的限制,很多努力的人其实就得优秀而普通的活着。

  我们在什么样的圈层,往往就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得到什么样的机会和发展。

  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希望了。社会越发展,机会越公平。你现在的选择,很大程度就决定了贫困是否会无情的延续。

  所以,在这条孤独的路上,请一定要扛住那些不满和抱怨,那不过是因为人们都无法理解自己未经历过的事情。

  这正如爸妈无法理解,你为什么不按照他们的意愿而活。为什么当年执意要读书,为什么现在纵使”乱沙迷人眼“,年关之后也要回到人头攒动的北京?

  诚然,所有的执着,都会有太多的不理解,现在的努力,也可能终究达不到想要的标准。但我想你比别人更清楚的是:

  为了不让家族的贫困出现代际传递,在你这一代,必须要先做点不同的事情。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