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4封信
时间:2010/11/26 23:46 分类:高三励志
在路上——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4封信
同学们:
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我们的高三学习生活,也正渐入佳境。好多方面非常令人鼓舞:
一是精神状态好,同学们普遍以微笑示人,昂头挺胸,脚步轻松快捷;
三是学习方法科学,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学习计划,错题本的整理仔细认真,周结簿的总结深入有效,考后环节的反思全面落实;
四是惜时好学成为流行风尚,大家在分秒必争的大环境中合作竞争,知识在增加,人格在完善。
总之,正像我们的校园标牌和教室文化所表达的一样,我们正在共同营造一种“健康高三”、“阳光高三”的氛围,正在一种师生同心协力创造辉煌的前景下奋力前行。
——这正是切切实实的“在路上”的感觉,前方是诱人的目标,脚下是实在的台阶和迷人的风景……
(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攀登的困难,可能还会有方向性、战略性的失误,所以,我们将不断进行调查和座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以使我们的路走得更好更顺畅。
比如上次问卷中,针对同学们集中提出的下列问题,学校作出了快速的反应:
A、建设噪音问题。——学校已经让其浇灌在晚上进行;保证以后上课基本没大的动静;年后坚决停工。
B、公寓管理情况——已经与公寓管理人员做了一次座谈;下一步继续加强要求,加强检查力度,改进工作方法。同时,也希望在学校就寝的同学们,理解管理人员的辛苦,加强自律、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维护就寝纪律、自觉维护良好的休息环境。内外结合,才能真正把问题解决。
C、日清卡的使用。——因为多数同学感觉不方便,效果不大,停止集体使用(愿意用的,个人可到年级组领取)。
D、量化管理分数的落实。——加强学校的通报和汇总工作,明确一名主任主抓,一名教务员老师负责每周的通报。“扣分”只是手段,通过加强管理建立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学风才是目的。管是为了不管,无人可通报,是学校所盼望的。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证明,给管理者一个惊喜。
(二)
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同学们的一些不恰当思维方式:少年老成的保守思想,不思改革的懒惰习惯,把一切归因外界的悲观心态。对学校和老师要求甚高,对自己却又随波逐流;分析问题易于极端和片面……比如:
A、关于宣誓和口号:有不少学生认为是“走形式”。我认为,响亮的口号和宣誓振奋人心,让人热血沸腾;早晨或者一堂课开始的时候,通过宣誓,一下就帮助大家进入学习的氛围;用劲喊出来,喊出一夜的污浊之气,也喊出自己的豪情壮志。不是说校园太死气沉沉了吗?(励志名言 http://m.517lizhi.com)那么希望你喊出来生机和活力。怀疑的目光、抵制的行为甚至咒骂和谴责,都不能让你心态积极起来。消极思维将导致颓废,气下行,劲下泻,就会整天怨天尤人而无力去改变现状。我们要的是昂扬向上的积极心态。让你有信心有力量、全身心投入、让你真诚相信自我的能量。你要是不相信,你要是整天怀疑,那你就是真的在“走形式”。信则灵。喊起来,吼起来,才能威风起来。潜在的影响就能逐渐发挥作用。
B、关于校园标牌和教室文化:有的同学认为没意思,浪费钱财。而我们的用意是,通过无所不在的激励,营造气氛,形成凝聚力强大的“学习第一”“学习光荣”的“气场”。(大家可以想一下延安精神)。激发同学们自动自发的内在动力。我认为,这正是学校的亮点和良苦用心。
C、关于考试后发放的各科总结:有的同学感觉“烦死了”,觉得是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其实,这是我们老师“把落实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的表现,考后总结一定要比 “对答案”更加重视。要人人总结、人人上交,并且逐一批改回复。要下批语。如果这次没及时收,希望下次不要再忽略。如果你对考试分析这么反感的话,说明你对考试的真正目的没有弄清楚。
(三)
所以,有必要再重申一下“月考到底干什么”这个问题:
月考到底干什么?
月考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测试,到达下面的目的:
A、对一个月来复习的知识再次回顾。作为日清周结的最后一环,再一次唤醒记忆,尽量把知识打死折,增加一次再回顾的机会。
B、发现一个月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的不足,主要反应在成绩上,看进步大不大,看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高不高,从深层次看能力和思维有没有改进;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主要看知识的落实怎样,看学习方法的调整和使用情况,看自我情绪的调控和对目前生活环境的适应。
C、通过考试,找考试的感觉(考试也是一门学问,整体感知、做题先后顺序的正确选择、大胆取舍等);提高规定时间内的答题规范化和准确度(有速度也要有准确度)。
(四)
在路上行走,在山上攀登,有时会感觉路途漫长,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头。跟学习一样,似乎总也不见成绩的飞跃。
这是个错觉。
有一个池塘,村里要把池塘里的水给抽干,于是用了一个抽水泵白天黑夜地不停地抽,小孩子整天来看,可是连抽了好几天池塘里的水却好似一点也没减少,就象没抽之前一样。几天后的一个早上,孩子们突然一下子就看到池塘底下的东西了,什么莲花座,什么淤泥乱石,所有的东西一下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了。
这道理,同学们自己去想吧。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