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高中作文
日期:2015/2/5 分类:作文大全
我的父亲高中作文(一)
父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我刚记事时,就听村里人说,父亲上学时成绩特别好,因为文化大革命而没能参加高考,但我们兄妹三人,却从未听父亲提起过这件事,每当我们向父亲证实此事时,父亲只是一笑而过。
三十多年前,高中毕业的父亲在我们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学历最高的,所以就当了村里的主任,就是协助村支书的工作。在我的记忆中,我家里很少有安宁过,父亲每天干完农活,都要为村民们处理日常琐事:婆媳吵架、计划生育、多占地边、羊吃小麦、丢鸡少鸭……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有父亲这个“村官”来解决,而且全部是义务的。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有时邻里之间的是非也是很难断清,那就免不了被觉得吃亏的一方说几句难听的。母亲就经常劝父亲不要做这个无名无利、出力不讨好的“村官”了,每当父亲听到母亲的这些唠叨时,父亲就默不作声的蹲在门前抽烟,谁家有了难事和矛盾,父亲依然比谁都操心。母亲对我们说起父亲时,总是说:你爸呀,不是宰相,胜似宰相,因为你爸肚里能撑条大轮船!
我们兄妹三人中,我是最让父母操心的一个,虽然很乖巧,但从小体弱多病。由于我是兄妹三个中最小的,身体又弱,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对我是宠爱有加。那时大米也是稀罕之物,我们一家五口人,锅里也就放一小把米,等米开花了,再搅上一点面,所以稀饭盛出后,每个人的碗底也没多少米粒,但是父亲每次都是只喝稀的,留下碗底的米粒全部倒进我碗里,每次倒时,父亲还总是爱说一句话:我不爱吃米。
从小到大,我的父亲从未打过我,或者说打过一次。我记得那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天早上6点要去学校上早读,每一次我都是去的特别早,经常都是第一个到。有一次去的晚了(其实也不晚,那个时间别的小伙伴才开始去),我就吵吵着不去上学了,父亲说什么,我都听不进去,就故意的和父亲拗着劲,最后,父亲朝我屁股上“啪啪”打了两下。我记得特别清楚“啪啪”这两下,说是打,不如说是拍,真的一点都不疼。
慢慢的我们兄妹三个都长大了,工作了,父亲对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什么事,都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对别人要宽容,咱对别人好,人家还能对咱差。
现在,我的父亲还在老家的那个小村庄生活着,依然几十年如一日乐呵呵地做着义务“村官”。每次回家看望父母,说到把他们接到城里来,他们总是说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习惯了,也离不开这个小村庄了。看着父亲日渐增多的白发,还有父亲那不在挺拔的脊背,我在心里自问:父亲真的老了吗?不!我的父亲永远不会年老,因为,无论何时,我们有任何的困难,父亲都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是我们永远的依靠!父亲怎么能会老呢?
这就是我善良朴实的父亲,一辈子吃苦受累、无怨无悔,把一生献给了儿女和挚爱的小村庄。
我的父亲高中作文(二)
我父亲八十岁了。
就像在他的眼里我永远都是小孩子一样,在我眼里,父亲永远都是一座山,一座随时让我依靠的大山。他高高大大,声音洪亮。这一点我很不像他。所以父亲总觉得我什么都担不起,也就什么也不让我承担。如今八十岁的他,和我走在一起,还要坚持自己提着手中的东西。
也许是人老了,都爱回忆他的过去,以至于我的侄女都快会背他的原话了。以前我对他的叙述也不耐烦,但就在这两年,我才明白老人的心思,面对父亲的絮叨,不仅很有耐心,还会适时的接上一两句,让他舒心。
父亲的童年是一部苦难史。七岁的时候没了母亲,爷爷不久给他娶了继母。父亲受气的日子就开始了。后来爷爷知道了,和继母大吵了一次,继母略有收敛,但效果并不明显。
父亲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在地里拉着牲口犁地坝地。村里一个文化人顾先生悄悄对父亲说:要想混出个样,不受气,不能只知道种地,要认字,学文化。懵懵懂懂的父亲知道人家这是为他好。开始争取上学的权利。趁爷爷在家的时候,他就义正言辞的交涉,要上学。那时村里没有学校,要到十几里外的一个完小上。开始继母不答应,在爷爷的干涉下,父亲终于走进学校的大门,也开始他独立自主的生活。
正因为这一段童年的坎坷。父亲一生有三大特点:
一是见不得浪费。
虽说我家的条件不算太好,但从我记事起也算能吃饱穿暖。每月有父亲的工资,再加上母亲的勤俭持家,日子过得还不算艰苦。但是我的记忆里,谁要是在父亲的面前丢个馍核儿,肯定得挨一顿吵。我在六个兄妹中是最小的孩子,在父亲面前算是有“面儿”的,但就算是我也别想和父亲提想要买学习用品之外的东西,比如衣服呀,鞋子呀等。肯定挨一顿数落。我三姐的衣服都是大姐二姐穿剩下的。轮到我就不能再穿了,况且我也穿不起来她们的衣服,只好让娘给我买一两件,也是旧的穿烂了才买新的。记得二哥有一次用自己挣的工资买了一件当时很流行的花衬衣,这在我家引起了一场风暴。父亲和大哥轮番数落我二哥。最后也没见二哥穿几次。估计是穿一次挨一顿说。
二是见不得和他同命运的苦孩子
因为同病相怜,因为亲身经历,父亲见到和他小时候的处境一样的苦孩子,再节俭也要拉上一把。有限的工资帮助起人来一点儿毫不心疼。他退休后,我娘让他隔三差五赶集买东西,他会经常带回一些不是他花钱买的东西,那些都是受过他的帮助,多年过去却不曾忘记的人为了感谢他,送他几斤熟花生、几个烧饼之类的小吃。他总是说:还是多帮助别人好,现在不管到哪儿,都能碰到熟人,咱都忘了是啥时候的事啦,人家还记得呢。
三是怕和我娘吵架。
父亲怕吵架并不是因为怕我娘,而是他总感到母亲一辈子勤俭持家不容易。他认为我们兄妹几人虽不是国家栋梁,但都算自食其力,各得其所。这都是我娘的功劳。他特别珍惜一个家庭存在的那份浓浓亲情。所以他每次遇到和我娘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总是给自己找个台阶就下,绝不会和我娘吵红脸。我想他的骨子里肯定是希望我们不再像他小时候那样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渴望一个安稳幸福的家。希望我们享受到亲情的幸福。到现在,老两口拌嘴,也都是父亲让着我娘。
前年,一次的轻微脑溢血,身体健硕的父亲,开始渐露老态,记性不好了,背有些驼,脚开始踢踢踏踏的走路。我每次看他,心中总有一丝担忧,总怕他离我远去。所以我每次见他,总是告诉自己: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吧。面对已是耄耋之年的父亲,虽说要长命百岁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我仍为我的父亲祈祷:和我们在一起,长一些,再长一些!盼着您做我们家的老寿星呢!
我的父亲高中作文(三)
人常说:父亲是一种严厉的象征,父亲就是一把斧头,把我们的恶习统统改掉,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对我来说,我很认可这样的话。
对于父亲我其实并不是像对母亲那样娓娓而谈,相反我很排斥父亲,小时候那就有种如老鼠见猫的感觉,所以延续到现在对父亲都还是那种若即若离的概念。对于父亲我可以拿三个例子来充分诠释父亲这个人物的所有特点。
威严
我们姊妹三个,我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小时候的事至今还记忆犹新。父亲脾气很不好,在我们眼中父亲好像可怕的老虎;那时候我们下学要做很多家务事,所以只要我们不听话,或是下学偷懒不做事,或是做事情慢,父亲就会训斥我们了:“干活快点儿,地扫的不干净再重扫,字写的不好撕了重写,碗刷的不干净重新刷,每做一件事都要让父亲过目,不行的要返工;父亲太勤快了,还是个瞌睡好小的人,晚上睡的再晚,早上他四、五点就能起的来,星期天也照样起的早,起来干干这活,干干那活,不舍得闲一下,等到七点多时,我们想睡的心情都没有啦,父亲星期天也不让睡懒觉的,按照一天的惯例做早饭、洗衣服、扫地擦桌子等等一系列家务活,这些活都是做完家庭作业要做的,所以我们三个都有点儿怕父亲,每天我们巴着爸爸赶紧上班去,父亲只要一上班我们就如欢快的小鸟一样飞出笼了,想玩玩,想大声喊叫就喊叫想不干活就不干活反正是想干嘛干嘛,快乐极了。(m.lizhi.com)可只要看到父亲下班回家了,我们就恢复到胆小如鼠的状态了,认认真真的写作业,规规矩矩的做事,细声细气的说话,简直和小绵羊差不多。父亲说的话:现在你们还小,不懂的不会的很多,不能学的又懒又坏毛病多,就是让你们学会做任何事,长大了就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任何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我们姊妹三个只要是家务活都做的像模像样,没有不会做的。
节俭
父亲的节俭在我们家里可是有目共睹的,一件衣服能穿好多年,就是哪点儿烂了能再补补也不舍得再买新的,照父亲的话说:你妈是裁缝高手,她补的衣服就是哪点烂了也能缝补的丝毫看不出来,这一点儿倒是真的。父亲的节俭我从一件事上就能很好的证明这一点儿,一次父亲去他工作的单位领退休金,来回有90多里地吧!父亲早上就吃两个荷包蛋和一个馒头走了,直到过了中午两点儿多,父亲才一脸疲惫地回到家,一到家就对母亲说:“给我剩有饭吧!快给我热热!”母亲知道父亲的脾气,在路上就是再渴也难得买一瓶水喝,再饿也要挨到家吃饭,不舍得在外花一分钱!母亲埋怨父亲说:“看你大早上都出门了,跑那么远挺累人的,都一大晌了也不舍得买点儿吃的,还是去领工资的,身上有钱咋就不能买一碗饭吃,难道钱不是让花的吗?你咋就那么撅呢!”父亲笑哈哈地说:“咋啦?街上的饭就那么好吃,我就不爱在街上吃,还不卫生!也不是都不卫生,好饭店有的是,不过那不是咱这样的家庭去的地方,能回来家吃饭我感到更香,呵呵!”
体贴
父亲虽说很严厉,但是却是一个很心细体贴的人。父亲上班离家来回90里,我们上学的年代父亲上班还是骑自行车,那时候母亲得过一次肺结核父亲为了照顾母亲,下班又骑自行车来回90里往家里跑,帮着母亲干地里的活,地里的一切活父亲都不让母亲插手,每天不辞辛苦地骑车往家赶,回来又“马不停蹄”地往地里赶,就这样为了母亲为了整个家,父亲毫无怨言,;父亲的心也很细,他自己不舍得在外买东西吃,下班回来却多次给我们姊妹三个捎糖、点心吃,还给母亲买营养品和肉类,也让我们三个小馋虫也打打牙祭,其实隔些日子父亲也会给我们改善一下伙食,让有些日子没闻到腥味的我们心花怒放;有一次给我和妹妹一人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我和妹妹高兴地都不知所措了,想到平时对我们威严的父亲也有可爱的一面,觉得好温馨,对父亲的这一次体贴,我和妹妹都有点儿“感激涕零”了。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