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孩子四不宜
时间:2010/2/28 17:27 分类:家庭教育
老人带孩子四不宜
父母是孩子接触最早的老师,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谁也替代不了父母。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发现了“皮肤饥饿”现象,他认为: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得不到爱抚,抚摸和关心,就会发育不良,智力衰退,慢慢变迟钝。这些爱抚,只有在最亲近的父母那里才能得到满足。因此,父母应该尽量多的将时间分配给孩子,在嬉戏抚摩间,为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快乐源泉,带给孩子最宝贵的成长营养。
现在,年轻的父母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相比老一辈,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苦活累活脏活做得比较少。有些年轻的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后嫌麻烦,把孩子托付给家中的老人来养育。殊不知,这种做法存在多少弊端。
一是老人的溺爱、迁就不宜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一般而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孩子都是宠爱有加,“言听计从”,明知孩子的有些要求不合理,也会以“现在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会懂事”来自我宽慰,继而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二是老人的包办代替不宜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我国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而老人们带孩子,大多事必躬亲,把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下来,像穿衣服、系鞋带这些明明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小事情,也不愿意放手让孩子去做。久而久之,容易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延缓了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三是老人的教育观念不宜培养孩子的时代精神。相当一部分老人文化程度较低,知识面较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陈旧,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的教育观念往往与时代要求相脱节。(励志一生 http://m.517lizhi.com)如不少老人会将孩子拆卸玩具当着破坏行为而加以制止,殊不知拆卸玩具正是孩子对事物怀有强烈探究心的表现,老人的一次制止或许使未来的爱迪生、瓦特就此消失蒸发。
四是老人自身的一些特点不宜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儿童时期是孩子求知欲强、体力和脑力活动充沛的时期,这个阶段需要给他们合理的智力刺激和活动力量。而老人大多喜静不喜动,其中部分老人身体还不是很健朗,他们更喜欢的是“乖”孩子、“听话”的孩子,并以此来要求孩子、评判孩子,习惯把孩子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这样容易使孩子养成内向、不爱活动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和创造力的萌发。
在我们身边,曾发生过这样一桩令人痛心的事情,再说给大家听听。一对老夫妇,退休前都是各自单位的领导,德高望重,人缘很好。可唯一的儿子却从不和他们来往,儿子偶尔碰见父母也形同陌路。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母亲年轻时家境好,舒适惯了,孩子出生后就被送给外地的亲戚喂养。等到孩子懂事后接回家,孩子和父母之间已形成了一道鸿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弥补。儿子一直对父母未尽养育之责耿耿于怀,年龄越大与父母的摩擦越多,直至自己成家后与父母断绝往来。
自己酿的苦果自己尝,这样的局面让这对老夫妇常暗自饮泣,可世上哪有后悔药可吃。孩子小时候家长做甩手掌柜,固然可以享受一时的轻松,但由此而产生的两代人之间的情感隔阂,却可能使家长一生也无法卸下沉重的情感包袱。
当然,不提倡把孩子托付给家长的老人带,也不能走极端。年轻的父母如果工作实在太忙,在一定时间内请老人抚育孩子也未尝不可。我们反对的是那种将抚养孩子的重任一股脑儿地推给家中老人、自己落得轻闲的行为,那样对孩子、对老人、对年轻父母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再说,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的今天,一部分年纪并不是很大的祖辈在育儿方面经验丰富,方法得当,由这样的“老人”来带自己的孙子辈,孩子也能获得很好的成长。但即便年轻的父母有幸有这样的长辈来替自己照看孩子,也不能完全做抚养孩子的局外人。毕竟,父母才是抚养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推荐阅读:[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七种“宝物”] [关于家庭教育对父母的忠告]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