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电影影评
日期:2014/8/11 分类:观后感
1942电影影评(一)
电影《1942》是中国自己导演拍摄的灾难片,我对影片充满极大期待,希望我国电影艺术有新的突破,上新台阶。
国产灾难片还缺当家之作,关注中国电影的观众期待即《唐山大地震》之后冯导,再出一部立世作品。每一位导演都希望自己能拍出一部灾难片,最为自己的里程碑。
电影《1942》是一部胶片拍的片子,对导演的要求难度系数高;电影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刘震云是当代最好的文学作家;电影参演的演员各个是成名人物,几乎不见杂牌子新人。这几条加在一起就是不是证明,冯导对这部电影自我心理期待很高呢。这样全方位强势阵容就是要出彩。
这部片子时代背景和灾难方式和欧美的灾难片不同,他们是用特技去组织出视觉冲击。这部片子灾难来自嘴。不是嘴说出的东西,是嘴没有东西吃。
吃是为了活着,电影中吃是至高目标。一样在灾难面前也有高兴的人,比如他们干人贩子的勾当,干着逼良为娼的行径,这个时候的人还有什么选择吗。我们骂他伤天害理,但是在饥饿面前这就是,一家人的活路,也是自己的活路。只要有粮食什么也不重要了。
看着电影我竟想起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最大幸福不过是穿上新衣服,嘴里含块糖块,提着小灯笼挨家挨户的疯跑,点上香放个小鞭。这样的理想并不高,但是在灾难面前是天堂。这是不是导演最想让观众想到的事。灾难片让我们记住的是历史,是反思,是警惕,是痛苦,是追思。人类永恒的问题就是延续,在延续中拯救自己。
电影《1942》不同于寻常的背景值得分析,没有粮的老百姓怎么样?可怜啊。人不一定是灾难制造者一定是加油者,扩大了大灾难的杀伤力。老百姓既无法自救只能顺着天意挨日子。
范伟这个马夫是不是大多数人。为了有口饭吃,去给异族放马,这样工作就是汉奸。这让我纠结,人性是不是不该有国别概念,世界少几分苦难。苦苦去追求名分、正统是不是很荒谬。灾难片不是纪录片,灾难片还是让人反思、揭露影片结构线索处理的井井有条观众慢慢理。
1942电影影评(二)
“电影是一项产业,也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存在。”冯小刚的《1942》显然不是一部商业片,而是以艺术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语言,彰显了一种存在。带着对历史沉重的反思,给现代人以极大的冲击。电影的魔力正在于此,让那些忘记的、不了解的,甚至没有阅读能力的人,看到那段历史,回顾那段往事。而那过去了的,都将通过这样的铭记,更清楚地帮助我们认知自我,与现实的一切共振而鸣。如同首映式上,张国立所感言的那样,《1942》是一代电影人的坚守,是敢于面对真相的人要圆的梦想。虽然残酷的现实似乎让一切冰冷刺骨,但人性又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温暖。
由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在灾难面前,从养尊处优变得一无所有,却在一路悲剧中让被金钱、地位扭曲的人性回归了本真、本善。徐帆饰演的花枝,在悲惨的年代,用四斗米就出卖了自己,但却为了孩子,在芦苇荡将棉裤换给了栓柱。王子文饰演的星星,本是个自怜自爱的千金少女,却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投身妓院,极大的落差并未让她放弃生的信念,为了小侄子有的吃,自愿牺牲了誓死爱护的猫。“既然魔鬼老是战胜上帝,那信他还有什么用?”,小安神父发出这样的疑问,透露着无限的绝望。凄惨的情节,沉重得让人窒息。透彻心扉的画面,让人不禁深思反省。我想冯导就是想让我们在冰与暖的交战中感受历史的回响,体味人性的美、丑。只有铭记,才能知悉如何更好地前行。
1942电影影评(三)
文/李靖萱
作为冯小刚导演的又一个商业大片,我认为《1942》似乎不同于像《唐山大地震》或是更早一些的《集结号》这样的大片。虽然它们都是在讲述中国的战争或是灾难的同时表现出对人性的看法,但是在我看来《1942》则是一出彻彻底底的悲剧。电影将肃杀的气氛与难民们经受饥饿之苦的窘迫境况融合在一起,凄凉中更是让观众们领悟到这份严肃的,深入人心的痛。
还记得电影的最后一幕,由张国立饰演的地主老东家因丧失了身边的所有亲人,再加上逃荒之路之坎坷与政府的无动于衷,老东家几乎已走在到了生死线前的不远处。与逃荒人群逆向而返的他只想死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而恰好在路边遇见了同样失去所有亲人的一个前途迷茫的小女孩,于是二人便结为亲人。直到一天这个小孩的后代向她询问是否还记得1942年发生的事并要拍成电影时,她说道:“早已忘却,拍它,图个啥?”那带有标准河南口音的腔调成为整部电影的最后一句台词,那似乎是在向人们询问着什么,而与此同时有给人以反思。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并时不时回忆中国近代史上的各种灾与难?(m.lizhi.com)是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而冯小刚导演就将这一段史实很好地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
电影以灾民的逃荒经历和国民政府的应对为两条主线,来记述1942年的一系列事件,而记者白修德则起到牵连这两条主线的作用。河南的干旱,庄稼不产,与此同时的重庆,蒋介石所生活的地方仍是丰衣足食,电影中这两面镜头的快速替换,形成了很强烈的反差及对比。殚精竭虑的李培基作为河南省得负责人,虽然屡次将灾难之惨状报告给委员长,但令他以及所有人失望的是并没有得到回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而在这种大范围的腐败之下,一个两个的清官已是起不到作用无法改变本质的。逃荒的天数已快接近一百天了,令灾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己决定放弃河南这块地,让给日本,而借口只是:要顾全大局,就必须要牺牲局部发展。当看到这一幕是我只是在感慨,并对那些人报以同情。没有一个人愿做一个被抛弃的玩物扔给别人。但在环境极其窘迫之时,人只能本能地为了生存下去而丢下颜面和自尊,以至于会出现母亲吃婴儿这样惨不忍睹的局面。这也就有了日本兵使用出的卑鄙手段,给灾民食物吃,以灾民为奴隶。然而到此时蒋介石才意识到自己已失去了民心。
这的确是一场悲剧啊!从结局来看,这场生存之战中,没有赢家,只有幸运的人,就是那些苦熬过来幸存者。对于活下来的灾民来说,体面、尊严甚至民族大义都变得空前犹疑。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影片中一日本军官的一句话,“他们是中国人,但首先是人”。在那段非人般生活的日子里,你们是被遗弃的,我知道那是不愿再提起的往事,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还知道那是中国人犯下的一大错误,但是总该有一个提出错误并将错误告知于大众的人,而编剧刘震云与导演冯小刚就是这样的人。《1942》让我们这些未来的眼睛重温了过去的一幕幕残忍现实,同时也让那些灾难中的幸存者看到了这样一份来迟的慰藉。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