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影评
日期:2014/8/9 分类:观后感
无人驾驶影评(一)
看完《无人驾驶》后坐公车回家,车站边灯箱一顺立着三张大海报,《功夫梦》《枪王之王》《玩具总动员3》。热气腾腾神采飞扬。在这些动作片卡通片的间隙里,是不是容得下一部安静讲述都市人故事的电影作品,真的颇令人担心。因为暑期档的确是这样轰轰烈烈到来了,买票图消遣的观众只要心情一郁燥,电影里那些值得玩味的细节和感受就过去了。
从《无人驾驶》的最终成品来看,张扬至少成功地证明了一件事。即使他做不到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木兰花》《不羁夜》)对大群戏出神入化的把握,也无意于坚持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巴别塔》)在多线索下勾勒命运的企图。但在内地导演中,交织的人物和独立的矛盾确实已经该算是属于他自己的一个小小风格标签了。
从那部还算颇受好评的处女作《爱情麻辣烫》算起来到现在,过去了13年,张扬在第六代中一直坚持的是简单低调去好好讲故事,争议话题从来与他的电影无缘。他既不像陆川去刻意追求宏大命题,也不像娄烨般保持在暗处叹息。他只是借用多主角多故事来充分表达他概念中的都市生活只是这一次,是在欲望下失控了的生活。
象征标题是文艺片很喜欢使用的一种手法,这次片名中的“无人驾驶”就显然可以从好几个层面去理解。各种品牌的车反复出现,几乎每个人物都和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电影开始不久就使用了一场把几个主角聚集到一处的车祸戏。张扬并不讳言自己在创作时参考了《撞车》的思路与操作,但这场戏对于几条线索的推动来说,其实并没有很大的推动。不像《证人》或者《爱情是狗娘》,一场车祸确实带来了毁灭。在这部电影里,所有被毁灭的东西,都是人自己的选择。
因为角色和线索较多,所以需要故事讲述效率高起来才行,加上剧本有意在叙事顺序上玩了许多“花招”,一场戏一两分钟,却要要非常快地让人明白在说什么。这一点上,电影里的许多台词算是很好地和人物结合在一起了。虽然部分场景会出现演员表演过火的情景,但这种过火也是建立在角色具有充分主动性的前提下的。人物不是缓慢地等着观众去了解,而是一张嘴说半句话,就把生活里的痛在银幕上晕开来。
电影的发行定位是商业爱情片,连宣传海报都拍得有如《时尚》封面一般,但怎么看也脱不了一股浓浓的人文思辨气息,片中的角色都不是单纯面对简单窘境的人物,他们的行为总会牵动到另一方或好几方的命运。这无形中就增加了营造戏剧力的难度。倘若是单纯的励志或者温情,只要突出艰辛的过程和美好的结局就毫无问题。但人物交织到最后变成“一场空”,可就在观众接受的程度上增加了距离感。虽然这种空,确实是导演想要的。
这也许就是如今第六代导演面临的最尴尬的处境。往上看他们怎么也无法赶上第五代如今在资源上拥有的足够优势,往下比他们又比宁浩李蔚然这批新生代多了许多包袱,就是没办法轻轻松松去面对娱乐,心中那些崇高的梦想已然在失控中疾行不休。电影结尾,用北京街头的一场大雪所带来的堵车再一次勾连起所有人物,故事在看似温暖清新的气氛中走向终局。但这个看似“大团圆”的处理,其实更带出了一种惶然背后的虚无。
这种虚无什么时候能离导演远一点,让他们轻轻松松地把自己理解的生活搬上影像中,什么时候应该就能真正看到又令人思考感动又不必担心受众的作品了。
无人驾驶影评(二)
生活在都市,就是走进喧嚣、忙碌、霓虹、压力之中。都市快节奏,高消费,让人更寂寞,更空虚。爱情变得像风,来去匆匆。也许那个最爱的人,永远不会是你的另一半。而如果在分手多年后相遇,彼此之间一种怀念,想念,亦或是刺激,新鲜,会不会让一个男人义无返顾的舍弃当前的伴侣,而去讨好这个旧时的“新欢”?男人是冲动的,她所想要的,你未必给的了。所以,不能够各取所需,是无法赢得这看似美好的爱情。那个在家里一心一意守着你的人,无论她过去是否光鲜,无论她现在是否新鲜,珍惜,她是唯一的肯守在你身边,等待,宽容,不离弃的人。
一个女人,做白领,做高管,凭实力的,不是没有;凭背景,或许更顺利些。得到一个贵人的鼎力相助,赢的的机率会大大增加。如果不是很看重恋人的年龄,也许这条路更适合一个有女强人梦的年轻女性快速高升。有了事业和金钱,有了名利和权势,也就不会有人会光天化日下谈论上司做小三的“辟谣”,揣摩别人靠男人提升的路径。成功者,毕竟,谁也不愿得罪。
作为人妻,为了家庭幸福,隐瞒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未尝不可,更何况是婚前旧事。如果遇到一个毫不犹豫就愿意去相信,去依靠,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他的男人,就放手去爱吧,哪怕输,也要输给自己的选择,不能违心。
喧闹和刺激也许占据了他全部的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一份宁静、安详、纯洁的爱,显得那么奢侈。“我想遇到一个女孩,我把她载到这,我们什么都不做,只是看风景。”多简单的小幸福啊,是一个疯狂的,杂乱的,无奈的大男孩所奢求的一段简单的爱情。因为珍惜,所以“不能欺负你”,但不是“不喜欢你”,你懂吗?
我没有母亲的爱,即使父亲比从前更加宠我,我还是觉得孤单。我是一个乖孩子,从不做出格的事。但在内心里,也是一匹放荡不羁的小野马。我也想被一个同龄人爱,我也想爱别人,我也想拥有爱情。我喜欢那个飙车的帅小子,我不想他带别的女孩玩车震,419,我想他带我去兜风,带我看风景,陪我拍照,不管他是一个爱泡吧,不务正业的人。我喜欢他的自由,他的狂野,我愿意为他变成一个坏女孩,陪他疯陪他闹,因为,我爱上了他。
在最恰当的时候,遇上最适合的人,两情相悦,他愿娶,你愿嫁,然后结成夫妻,去创造幸福。如果不想拥有爱情,就别触碰暧昧,如果不想与他结婚,就放手让他去吧。人真的会有一瞬间崩溃,崩溃到想从八十米的高楼上跳下去,跳下去了会让人觉得,一切就这样结束了。一旦醒来被弹回现实,一切又是残酷的。生活是迫使我们不择手段的去赚钱,哪怕是欺骗一些善良的人。也许我说的话是假的,我的电话是假的,我的地址也是假的,但请你相信,我的拥抱是真的,我想给你温暖,和活下去的信心。
无人驾驶影评(三)
看完《无人驾驶》后坐公车回家,车站边灯箱一顺立着三张大海报,《功夫梦》《枪王之王》《玩具总动员3》。热气腾腾神采飞扬。在这些动作片卡通片的间隙里,是不是容得下一部安静讲述都市人故事的电影作品,真的颇令人担心。因为暑期档的确是这样轰轰烈烈到来了,买票图消遣的观众只要心情一郁燥,电影里那些值得玩味的细节和感受就过去了。
从《无人驾驶》的最终成品来看,张扬至少成功地证明了一件事。即使他做不到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木兰花》《不羁夜》)对大群戏出神入化的把握,也无意于坚持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巴别塔》)在多线索下勾勒命运的企图。但在内地导演中,交织的人物和独立的矛盾确实已经该算是属于他自己的一个小小风格标签了。
从那部还算颇受好评的处女作《爱情麻辣烫》算起来到现在,过去了13年,张扬在第六代中一直坚持的是简单低调去好好讲故事,争议话题从来与他的电影无缘。他既不像陆川去刻意追求宏大命题,也不像娄烨般保持在暗处叹息。他只是借用多主角多故事来充分表达他概念中的都市生活
只是这一次,是在欲望下失控了的生活。
象征标题是文艺片很喜欢使用的一种手法,这次片名中的“无人驾驶”就显然可以从好几个层面去理解。各种品牌的车反复出现,几乎每个人物都和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电影开始不久就使用了一场把几个主角聚集到一处的车祸戏。张扬并不讳言自己在创作时参考了《撞车》的思路与操作,但这场戏对于几条线索的推动来说,其实并没有很大的推动。不像《证人》或者《爱情是狗娘》,一场车祸确实带来了毁灭。在这部电影里,所有被毁灭的东西,都是人自己的选择。
因为角色和线索较多,所以需要故事讲述效率高起来才行,加上剧本有意在叙事顺序上玩了许多“花招”,一场戏一两分钟,却要要非常快地让人明白在说什么。这一点上,电影里的许多台词算是很好地和人物结合在一起了。虽然部分场景会出现演员表演过火的情景,但这种过火也是建立在角色具有充分主动性的前提下的。人物不是缓慢地等着观众去了解,而是一张嘴说半句话,就把生活里的痛在银幕上晕开来。
电影的发行定位是商业爱情片,连宣传海报都拍得有如《时尚》封面一般,但怎么看也脱不了一股浓浓的人文思辨气息,片中的角色都不是单纯面对简单窘境的人物,他们的行为总会牵动到另一方或好几方的命运。这无形中就增加了营造戏剧力的难度。(m.lizhi.com)倘若是单纯的励志或者温情,只要突出艰辛的过程和美好的结局就毫无问题。但人物交织到最后变成“一场空”,可就在观众接受的程度上增加了距离感。
虽然这种空,确实是导演想要的。
这也许就是如今第六代导演面临的最尴尬的处境。往上看他们怎么也无法赶上第五代如今在资源上拥有的足够优势,往下比他们又比宁浩李蔚然这批新生代多了许多包袱,就是没办法轻轻松松去面对娱乐,心中那些崇高的梦想已然在失控中疾行不休。电影结尾,用北京街头的一场大雪所带来的堵车再一次勾连起所有人物,故事在看似温暖清新的气氛中走向终局。但这个看似“大团圆”的处理,其实更带出了一种惶然背后的虚无。
这种虚无什么时候能离导演远一点,让他们轻轻松松地把自己理解的生活搬上影像中,什么时候应该就能真正看到又令人思考感动又不必担心受众的作品了。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