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影评
日期:2014/8/8 分类:观后感
风声影评(一)
《风声》基本是一个室内剧。故事的大意是,日伪时期,特务要抓出潜伏在司令部的地下党“老鬼”,故意发了一个假情报引了5个人上钩。而“老鬼”,100%就在这5个人里面。这5个人有各自的背景,牵扯复杂,因此特务处将5个人骗到一个悬崖峭壁上、重兵包围的别墅里,要在4天时间里找出5个人里谁是真正的“老鬼”。这是影片的一个部分,另一个部分,发的那封假情报会导致整个潜伏的地下党组织被日伪一网打尽,因此与世隔绝的“老鬼”,必须在4天时间里,想办法通知地下党。
这是影片好看的两个点,也是最抓出观众的两个点。谁是“老鬼”?“老鬼”又将如何带出情报给地下党?
《风声》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故事很快就进入了上面所谈到的两个正题。5个心怀鬼胎的人分别是李冰冰扮演的译电处处长李宁玉、周迅扮演的译电处收发专员顾晓梦、张涵予扮演的剿匪大队长吴志国、英达扮演的军机处处长金生火和苏有朋扮演的司令侍从白小年。
这是一部考验观众智商的戏。它没有把观众当白痴,影片无时不刻需要你思考,作为观众这一方,我们的感情天平自然是倾倒在“老鬼”这一边----当然,我琢磨着为了保持生物多样性,也不排除有喜欢日伪的人,不过那种人完全属于可以无视掉的级别。观众害怕“老鬼”被抓出,同时我们也担心,“老鬼”的情报能否按时发出。因为两个大反派,黄晓明扮演的武田少佐和王志文扮演的特务头子演得皆可圈可点,他们展现出了两个职业水准极高的特务是如何干好这份工作的---这的确有些难得,因为国产影视剧里的特务,从以前传统的脸谱化的尖嘴猴腮相,到后来一昧卖狠卖阴郁,总之大都停留在表面化上。就拿《建国大业》里姜文饰演的毛人凤为例,姜文完全是把这位跟戴笠齐名的国民党大特务塑造成了一个郭德纲似的喜剧演员,特别是他在车里跟陈道明交代杀人戏的段落,完全就是为了让观众乐呵大笑,根本就不会是一个真正的特务的样子。
黄晓明和王志文算是被导演安排出了应有的水准。王志文本来就是老戏骨,不必多提,要说一说的是黄晓明,演演《新上海滩》这种纯粹耍酷的角色或者《鹿鼎记》那种嬉皮笑脸流于表面的角色是我原来对黄晓明的印象,即便到了电影里,《神枪手》里也是一副无法入戏木讷着的死脸,而在《风声》里,他挺像那么回事了,至少让我觉得黄晓明这次不是一块比较帅的木头,他终于找到演戏的感觉了。
整个故事就像是金田一、柯南等推理故事里寻找真凶的破解悬疑题材一样,几乎没有冷场,观众被紧凑的剧情随时推进,一直在思考谁是老鬼,老鬼怎么发消息。陈国富把整个故事彻底打乱,重新编写之后,故事更加复杂,也更加刺激。比如武田窃听五人,突然发现吴志国闯入顾晓梦房间,随即窃听信号变沙哑的一场戏;还有将李宁玉带出停尸间,屋子里只剩尸体和两个活人,而这两个活人中必然有一个老鬼的戏份;陈国富很好的利用了电影语言,将这些文字无法描述的美妙变为了电影的独特性,让《风声》彻底的抓住了认真看着这部戏的观众的心。
所以我说《风声》是一部牛逼的华语电影。因为华语电影近几年一直都在走两种极端,一类是《十面埋伏》似的大片模式,空洞、无趣,剧情更是扯谈。比如《黄金甲》,里面就是杀来杀去,周润发把自己儿子干掉自己老婆干掉我也不会有啥感触的,因为这一家子杀来杀去跟我没多大关系,除了周杰伦傻了巴几的送死让我有点感动之外,其他方面我根本入不了戏。演员的命运走向,抓不住观众的心,近年来这种事实在太多了。而《风声》这点做得很好。观众们是站在老鬼这一边的,我们都希望日伪特务抓不到老鬼,有着剧情的巧妙编排和电影气氛的成功塑造,因而当武田每次怀疑五个人中的一个,观众的心都会随之被栓紧,栓死,甚至到其中某一个人亲口对另一个人说我就是老鬼的时候,我们都会怀疑,这人会不会真的就是?说的这番话会不会是掩饰什么?观众在这一刻,已经彻底入戏了。而近几年的大片,能让人从头到尾都这么入戏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另一类,是贾樟柯式的文艺闷片。其实我很喜欢贾樟柯,良性的电影市场也需要这类文艺电影,但中国电影的问题不是文艺片太少,而是太多了。我们的电影市场本来就不大,每年却要蹦出数量不少的文艺片,这个市场能够消化那么多文艺片呢?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某些文艺片非要朝商业片的模式走,用啥激情大片、古装大片、动作大片、战争大片和大牌明星号召人入场,完了观众发现看的根本不是商业大片而是一部完全是导演个人风格的文艺片的时候,本来一部好片,观众也会骂娘。注:我说的不是《麦田》和《狼灾记》。
在这一点上,《风声》也没玩虚的。虽然是个室内剧,但始终是剧情在抓着观众不放手,而且几位主角也都算是观众熟知的大牌,整个场景也做出了宏大的感觉,有很多远景和广角镜头,再加上道具和服装的认真严谨,气势上并不小。而且必须要再次称赞两位导演调度画面和演员的能力,几位主角都超水平的发挥了自己的演技,多个主角同台飚戏的场景也比比皆是,这方面也可让一些有戏瘾的观众过足感觉。
看完《风声》,我和同去的女朋友讨论良久,因为这部电影在剧情上几乎完美无暇,而且留下了很多留白让观众思考。这在华语大片中是比较难得的,因为我们的大片导演们都爱把故事说得死死的,深怕去看的观众智商太低。而《风声》,除了在“老鬼”身份上的一些小问题、以及“老鬼”留下的信过于臃肿(其实也就是为了阐述老鬼自己对于信仰的态度,这点上也是低估了观众的理解能力,两位导演还是害怕观众看不明白,因此要点破它)等一些很小的细节上存在瑕疵之外,整部电影就是金玉其外,金玉其中的典型。对于我而言,《风声》是今年目前为止最好的华语电影。
风声影评(二)
《风声》在编剧上确实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至少大部分人看完《风声》之后的评价都是“意料之外”。一直在猜测谁是“老鬼”、“老枪”?直到影片接近结尾才知道,“顾晓梦”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但也无法想到“吴大队长”居然和“晓梦”是一伙的。整个影片把观众的好奇与观赏欲望充分调动。作为观众而言,最后的一切真相大白,虽然多少让人感觉意料之外,但却如此的符合逻辑,符合情形,观众也能够很满意的离开剧场。这无疑也就证明了《风声》这种可以说是“局中局”的结构,是运用得十分成功的。
作为一个学生而言,对电影所传递的每一个信息量都是应该懂得去捕捉的。《风声》让我开始惊胆于编剧巧夺天工的用心,感叹于编剧所传递的思想。
首先,吴大队长与顾晓梦同事河北乐亭人士,作为同乡,又是同僚,并在窗台上许下出去请喝酒的偌言。居然会在首次审讯中,顾晓梦就凭借直觉,没有任何理由的去指认吴大队长是“老鬼”,这难道符合正常的逻辑吗?既然不符合正常的逻辑,那就便是要隐藏一些秘密。在结尾,也证实了这一点,这首“我本是卧龙岗散淡人”的唱段是呼唤同伴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一切联系起来,既是如此的严丝合缝。
其次,在吴大队长受刑时,李宁玉试探顾晓梦是否是老鬼,顾晓梦居然会轻易的承认,这符合一个地下党员应该有的品格吗?一旦信息无法传递出去,组织就会覆灭,这已经不是关系个人的安慰,而是抗日的希望,民族的安危问题。难道仅仅可以因为感情的亏欠而草率的承认吗?这又是一处不符合逻辑的地方。顾晓梦不是普志高,她有革命气节,因为感情而可能会导致组织覆灭,这是不符合情理的。同样在结束的时候,也给了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是顾晓梦设计的一个局,希望牺牲自己,用自己的尸体去传递信息,而李宁玉只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原来,在他拿出那个“三河烟”揭发吴大队的时候,就已经暗示了这一点。作为一个受过严密训练的特务,难道会如此粗心大意,把线索和证据留在床单里吗?这一切的设计,同样是恰如其分,合情合理。
再次,在调查阶段的时候,凡是吴大队长和顾晓梦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是几乎没有画面,只有声音的。而顾晓梦和李宁玉在一起的时候,是有画面的。这又透漏出一个信息,演员怎么可能在观众的眼睛下交换情报呢?这又什么悬念呢?因此,也让我们能够发现,内鬼无疑就是在吴大队和顾晓梦身上。所谓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单靠声音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因为没有画面,声音又是受干扰,断续的,所以为他们俩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交替情报的机会。在最后,通过镜头的补述,我们也就明白了这一点。确实是匠心独具,让人拍案叫绝,充满悬念。
最后,我想谈谈编剧想要传达的思想与理念。我始终觉得,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完成电影或者剧本,目的都是要传递一个理念与反映一种思考。言之无物,是空洞的,是乏味的,是低级的,不耐人咀嚼的。《风声》所传递的是一种精神和一种信仰。在影片结尾的时候,那几句意味深长的话语,打动人心。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你们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为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拯救于万一。我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个人的安危与祸福,在民族的存亡面前,是微不足道的。那是一种精神,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敌人不会明白,就像《红岩》中,敌人不会明白江姐、成岗一样。他们同样不会明白顾晓梦。有了这种信仰,还怕什么呢?也不久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的脊梁吗?有了这种信仰,这个民族是不会覆灭的,只会不但的发展,任何困难都挡不住的。《风声》无疑又是一部爱国的教育片,缺乏信仰就容易左右不定。让我们对英雄顿时肃然起敬,也让我们坚定信念。《风声》所承载的一切,顿时让我感慨不已。
说实话,真不想提《风声》的什么缺点,因为我确实很喜欢这部电影,若要说漏洞也就是一个小瑕疵。结尾,吴大队说可以根据改变曲调来传递不同的信息。作为一个军人的吴大队,他不是音乐家,他不是密码破译员,至少没有交代他懂。难道他知道具体什么音符在电码中就代表何种意思吗?有点牵强,但也无关紧要。就像鲁迅在《药》里为夏雨坟前无端填上的花圈一样,就是一种希望。同样如此,也是一种希望组织能够转危为安的希望,希望消息可以传递出去罢了。终究瑕不掩瑜,缺点不值一提或有更高深用意,我辈难以读解。
总而言之,《风声》在编剧上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让人拍案叫绝。
风声影评(三)
《风声》初上映便引来争议一片,有人评价太过血腥变态,有人评价精彩好看,据本人观后认为,从纯娱乐片的角度看,《风声》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值得一看。影片宣传为一部“抗日谍战”大片,融入了特殊时期敌我殊死斗争的背景,其实不过是影片宣传的噱头。
《风声》本质只是一部普通的恐怖片或惊悚片而已,至少从影片切入的角度来看,着力渲染的是其情节的诡异,画面血腥,人物性格的乖张离奇。影片中多处出现实施酷刑的血腥场面,尤其是周迅被架着在麻绳上用力一拉,洒下斑斑血迹的那一幕,着实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凭借着这些刺激的画面,《风声》确实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但也因此被人诟病,认为《风声》格调低下,变态离奇。
其实,从一部纯商业片的角度来看,《风声》是成功的。相比好莱坞层出不穷的恐怖片、惊悚片来说,风声中展示的恐怖画面实在是太小儿科了。(m.lizhi.com)《风声》带给人的仅仅只是娱乐而已,如果非要把它提上所谓的艺术高度,其实未免太小题大做了。《风声》只是一部电影快餐,只要能从中得到快乐,就算没多少营养,又有何妨?
从《风声》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好莱坞经典惊悚片中“密室囚禁”“杀人游戏”类型影片的影子。看得出来中国的导演对西方好莱坞拍摄方式的模仿已经渐渐成熟。从最初冯小刚拍摄的《集结号》开创了一个中国电影制作方式的新格局,《风声》这部片子很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起点。或许不久之后,中国拍摄的新片中会越来越具有这种西方好莱坞的味道。
这已然成为当前电影制作的一种流行方式,从早先的《机器侠》《建国大业》都看到了这种影子。观众爱看,票房火爆,只要得到了市场,就得到了一切。
本土的东西越来越少,流行的东西越来越多。视觉冲击越来越显著,更讲究影片的制作技术,拍摄手法。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国产电影的一种进步。但愿我们在学到好莱坞影视制作皮毛的时候,也能吸取其精髓。早日拍出像《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七磅》这类触及人心的大片来。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