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三励志 正文

高三复习三境界

时间:2010/1/6 23:39 分类:高三励志

高三复习三境界


        大家都知道王国维有个“人生三境界说”,是借用三句古词来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这里是借用了毛主席的三句诗词
第一境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主席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诗句。词作的背景是:遵义会议刚刚结束,接过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指挥红军在娄山关打了一个胜仗,歼敌二个师,是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

        因此,从头越,就是遵义会议,就是涅槃重生。从头越,就是否定之否定后的新开始。高四如此,高三也如此。高三复习,是崭新的冲刺。

        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个小和尚叫虚竹,最后成为功力最强的人。其发端就是从化去少林内功开始的。金庸先生情节的安排,包含了人生的辩证与智慧。从头越,就是一次否定,一次卸载,而后一种新的开始。

        高三一年复习路,雄关林立,漫道曲折,把道路看清楚,把攻克各个关隘的计划制定完善,从容迈步,不管风吹浪打,抱元守一,坚忍不拔,直到最后胜利,是一种必然的境界。

        我们看张春风的材料,知道他在高二暑假里,成熟了一个高三复习的“一揽子计划”,这个计划肯定包含了心态的定位,冲刺的计划,科学而个性的方法,从而促使了他在进入高三的时候,虽然还是个“差生”,但从奋斗精神,自信的心态,高效的方法等整体衡量,他已经是个很优秀的学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创造奇迹”,实在是因为优秀而成功。从一个很高的起点上进入了高三的复习,考入北大,是情理中的必然。张春风,就是一个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典范。

        虽然,我们进入复习已经时日不短,虽然,四百天的倒计时已过大半。但我知道,我们许多同学,尤其是高三应届的同学,依然没有一个“一揽子计划”,依然是课程表、上课、考试,被老师的复习进度拽得跌跌撞撞地向前走,从而,心理焦虑,效率低下,在“从头越”的起始处,缺乏了应有的踏实、稳重与从容。对他们而言,需要刹住脚步,做个理性的观察、自省与调整,然后,从容“迈步”。

        第二境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句诗,取自毛主席1963年10月作的《满江红》。

        “只争朝夕”是种什么精神呢?毛主席作词的63年,正是国家内外交困、经济条件极差的时期,但是,一年后的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氢弹试爆、卫星上天,定格为伟大的“两弹一星”民族精神。

        当一年一度的高考潮汐回落,不论是重新站在高三起点处的高四,还是新加入这支队伍的高三,都需要重新反思,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在众多的选项中选准航向,需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复习,不能有太久的观望,不需要追求一步达到完美,它需要的是在正确的规划与部署之后,三个字:就是做、做、做;用六个字表述:就是行动、行动、行动。

        当我像陀螺高速旋转时,就摆脱了一切的外在干扰。

        当我进入忘时,忘物,忘我的顿觉时,就会领略效率的如影随形。

        当我每天枕着沉甸甸的收获感入梦时,就会感受到自信的回归与快乐的降临。

        只争朝夕,是种精神,从字面上看,可以理解为时间上的“天地转,光阴迫”。但是,这种紧迫,不是体现在心态上,而是体现在计划的周密,学习的高效,和生活细节的习惯化上。每个班内都挂有倒计时牌,但是这种紧迫,不是时时用倒计时牌上锐减的数字来吓唬自己,徒增焦虑,而是做好手边清楚的事,做好每个时刻的选择,在时时计划落实到位的踏实感和任务完成的收获感中,获得和积累越来越凝重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临战“静气”,足以战胜高考的“底气”和“欲与天公试比高”舍我其谁的“豪气”。

        只争朝夕,确保的是复习的高效率。而攻克一个个难关,一路呼啸前行,需要战胜自我的强大的自信力。从多年的实践中看,自信有个天敌,就是自我动摇与怀疑。在考试成绩暂时出现负相关的时候,在名次出现波动的时候,在遇到各种大大小小挫折的时候,自信往往会让位于自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计划,怀疑自己的方向,进而某一个时期内,在低效与焦虑中徘徊。究其实,坚定地相信自己了,义无反顾地向前了,前面不远,就完全是柳暗花明。

        有个材料,曾给我以深深的回味,可能有的同学也看到过。它是这样说的:

        一班初中生参加军训,翻越障碍墙,因为个子都太矮小,教官在障碍墙前的起跳处摞起了两块砖,又在上面盖了一块帆布。其他学生相继翻了过去。只有一个学生没过去。

        第二次,还没过去,第三次,仍没过去。他仰面躺在地上,泄气极了。眼前那两米高的障碍墙,俨然已是一座高山,无法翻越。

        “再来一次”。教官喝令着,“能加一块砖吗?”他试探着请求。教官沉思片刻,点头应允。教官摆放第三块砖时,他已重新站在起跑处,深吸一口气,助跑,起跳,搭手,抬臂,跨腿……终于站到障碍墙的另一面。

        “就差一块砖”,过去的他嘀咕着。教官一脸严肃地把他叫到障碍墙前,让他揭去覆盖砖块的帆布,那一刻,他惊呆了,布下面,摞着的依然只是两块砖,第三块砖,平放在后面。

        “其实,第三块砖,就在你心里。”

        许多时候,我们对自身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常常希望借助外力的帮助。而一个人躺倒之前,总是信心先躺倒的。

        我以为,没有坚定而顽强的自信与向往,患得患失,不曾有专注的状态,决不会有“只争朝夕”的境界。

        一个农村母亲曾用一句话教出了三个优秀的儿子:“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能种出饱满的庄稼呢?”谁能说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不是一位智者呢?

        第三境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取自毛主席晚年代表作《卜算子。咏梅》。较之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增添的是雍容和大气。

        我们说:什么笑最美,什么笑最摄人魂魄,什么笑述说人生?睫毛挑着泪珠的笑。

        没有“从头越”方向的正确,没有“只争朝夕”的拼搏,就可能只有泪珠而没有笑。

        高考复习,是人生的一段特殊经历与体验,当我们用达观的心态,用智慧的眼光,去挖掘它时,它才能涵养出人生的宝藏,而分数只是它的一种必须。

        高考不是分数,高考是一个结果,分数只是结果中的众星捧月、冰山之颠。失去了众星,月本无色;失去了水下冰体,颠峰就只是水面浮标。如果说,高三的分数,得之艰难,那就是说,你还没有读懂高三这本大书中包含的辩证。

        当距高考还有一百多天的时候,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许多同学的身上还残存着诸多的恶习,甚至有些还很严重而自己不以为然,甚至还在挑衅学校的管理和纪律。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汤阴一中的文化底蕴、特色、精神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身处其中、已是高三的各位作何回答?

        两年前,大家入校的时候,分数最高段上够得上市一中录取线的只有五个人,换句话说,大家都是市一中的落选生,再有一百多天,我们和他们将就同一场考试展开竞争,而且,在本科层次上,人数要拼过他们,靠什么?

        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汤阴一中的文化背景、文化底蕴、特色、精神,或者说这几年崛起的秘诀,只有二个字:严格。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考核,让纪律生发出巨大的力量,推动我们去赢得那场改写人生的考试,是我们学校以及学校的每一届同学拼过别人所依靠的唯一资本。

        从外部行为内化到心理,到精神,自觉而愉悦地接受管理中的一切规范,就是作为汤阴一中学生赢得改写人生所需分数的最大智慧。

        相反,归寝说话,自习课做小动作,上课分心,课间嬉戏无度,玩手机,进网吧,甚至抽烟打架,逆学校纪律而行,我以为,以此在一中的环境中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十七、八岁,这才是最大的愚蠢。因为他拒绝了学校为他提供的最好资源,丢弃了学校给予他的最宝贵的成长财富。

        人的聪明才智,不在于改造环境,而在于对环境的顺应,并从中借得它的文化所包含的固有的推动力量。用智慧去战胜对手,赢得高考,为自己的人生四十岁奠基,绝不只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口号。

        取得高考理想成绩,需要才智、习惯、心态、方法等各方面做得优秀产生的合力,而才智、习惯、心态、方法等,无论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足以在那场考式中使你一败涂地,而不论其他方面是不是做得更好。

        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扉页上写着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话,我以为:赢得高考的经验都是相似的,输掉高考的人各有各的致命缺陷。只是,这缺陷可能只是微不足道、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生活细节。只是,每年的那些落榜者,在反思自己的时候,都毫不例外地看到那个学科基础不好、那些题没做好、哪部分内容没有复习好,而忽略查找自己身上哪种习惯是那个“马蹄钉”,是那个“小石块”(骆驼之死),于是这些人即使进入高四,习题多做了几本,书多学了几册,再和高考狭路相遇,依然要走“麦城”,依然铩羽而归。

        良好的个性习惯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这句老话是我再次送给大家的最重要真理。看名人传记,读成功学著作,阅励志故事,听成才报告,你可以什么都不记住,但这一句话,一定要刻入你的思想,输入你的血液,成为你一切行为的金科玉律。

        许多同学倒下,不是倒在试卷上,而是倒在各种不同的习惯上,倒在那些习惯的不以为然、积重难返上。

        我给大家演讲,很少讲如何取得好分数,因为我认为,第一,没有绝对诀窍,虽然,也有一些技术上的原则。第二,就成绩说成绩,无异是拔着自己的头发使自己离开地面一样荒诞。

拒绝个性习惯的磨炼,等于是拒绝了成功与成才。

拒绝了个性习惯的矫正和培植,等于拒绝了高考伸向你的橄榄枝。

一个人是否成长为有用之才,不取决于其他的,完全取决于拥有什么样个性习惯的他自己。

一个学生能否赢得高考,不取决于其他东西,完全取决他拥有了什么样的个性习惯。个性习惯如何,取决于拥有了什么样的心态。

2006年8月12日,《中国教育报》以通栏标题“健康心态让他们在高考中胜出”报道了河南部分高分考生。文章指出:在人生健康的四大基石中,健康的心态在相当程度上左右人生健康的走向。高考成绩中,心态的作用应提到与学习训练并列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才行。它把好的心态归结为这几个方面:吃苦、关心别人,善于和周围的人交流,负责任,善良。其中写到濮阳油田一中的王琳琼,这位高考成绩可以随便选学校和专业的女孩,在老师眼中是:乐观向上,善于苦中作乐。在她身上,看不到苦的影子,她把自己每一天的学习,调节得像一首欢快的歌,是哼唱着这支欢快的歌享受着自己艰苦的高中生活的每一天。这位在今年文综普遍反映较难的情况下,选择题只错了一个的女孩,高二时成绩在班上仅仅算个中等,几位老师一致认为,得益于她一个好的心态:善于和老师沟通,经常和同学讨论,课堂上注意听讲,加上刻苦的钻研。文章中这样介绍她的心态:王琳琼同学之所以能“龙门一跳”,首先是胜在心态。她波澜不惊,总是气定神闲。她总能为自己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她不像有些同学,考好了或考差了都要拿出目标来端详一番,或大喜大悲,在无数次的自我精神折磨中,那目标离自己却是渐行渐远以致于无影无踪了。王琳琼是一旦目标明确,就把它放在心底的最深处,只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有条不紊,胜败不惊。就像蚌把那粒沙子结结实实裹在腹中,然后就是全心全意地孕育,直至把它变成珍珠的那一刻。

另一位考生叫张超杰,高考数学满分,河南理科状元。家住新郑市龙王乡田王村。他的秘诀是:一个好的环境,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自信而不张扬,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得失,独立而不依赖,放松而大胆。年前郑州市第一次模拟,全市亚军,春节后,又参加考试,却只考了个班内第五名。班主任找他谈话,他只是很平淡地说“正常”,因为假期看《周恩来传》《爱因斯坦传》等课外书,生疏了书本知识,只是分析原因时的那份冷静是同龄人很难做到的,甚而让老师惊讶。

南非总统曼德拉说过:心是身体最强壮的部分。内心已经战胜自己的人是不会失败的。

喜欢围棋的人都知道有个叫李昌镐的,当他被誉为“世界围棋第一人”时,这位二十九岁的韩国小伙子,已称霸世界棋坛十余年。他下棋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管形势好坏,不管结果是赢是输,始终心神笃定,面无表情,如同木雕泥塑一般,得绰号:“石佛”。他之所以如此沉稳,主要是因为他的心理素质特好,不管是多么重大的比赛,面临多么大的压力,都能沉着应对,毫不紧张,这源于他一以贯之,从不动摇的自信。他在战胜老师曹薰铉,实现棋圣挑战赛十一连冠,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昌镐竟不知道这是连续第六次在棋圣挑战赛中战胜恩师,更对十一连霸浑然不知。他说:“我从没有特意去记住在哪里,和谁下,或者几次夺冠,我只知道把棋下好。”论天份,很多棋手与李不相上下,论棋艺,也有不少棋手与之难分伯仲,为什么其他棋手总是输给他呢?所差的是棋外功夫。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我们不是对成功魂牵梦绕吗?健全的心态也就是成功的心态。

成功的心态是什么?陈安之说:“成功者做一般人不愿意做的事,成功者做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成功者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把一般人不愿做的事,不敢做的事,做不到的事做了,也就说明你具有了成功者的心态,当然,你也就从一般人中脱颖而出。

成功的心态是什么?是活在当下。一位西方哲学无意间在古罗马城的废墟中发现一尊“双面神”,感到奇怪,问:“你为什么有两副面孔呢?”双面神说:“这两副面孔,一副用来察看过去,一副用来展望未来。”“可是,你用哪副面孔来注视现在呢?”哲学家问,双面神语塞。

就是因为没有把握住现在,罗马城才被敌人攻陷,而双面神也被人视为敝屣,丢在历史的废墟中。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未来是现在的延续。无视现在,即使对过去了如指掌,背负千年的智慧,对未来充满渴望,非北大清华不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成功的心态是什么?是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谓。”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震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成功的心态是什么?是对责任自觉的承担而不成为负担。一个小姐姐背着胖乎乎的小弟弟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一位朝圣者十分同情地问:“孩子,你背得这么重,累坏了吧?”没料到小女孩气呼呼地说:“我背的是我的亲弟弟,不是一个重量。”是啊,做父母有父母的责任,做儿女有儿女的责任,人生阶段不同,责任也不同,但不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中,生命都应该因为责任的承担而大放光彩。人生不仅是一种存在,也是一种使命。生命有了使命才会升华。

曾有同学问我,您老是说心态,到底心态是什么?我给他打过一个比方。我从南校回家,经常采用的一般有三种方式,坐汽车,骑自行车,步行。你们认为,在我的感觉中,哪种方式速度最快,哪种方式速度最慢?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感觉最快的是汽车,感觉最慢的是自行车。为什么不是步行呢?有事要办或要赶时间,如果没有汽车,当然首选是自行车,但因为心中有事,所以总嫌自行车走得慢,用的时间太长。而步行呢?一般就是没有什么事,顺便锻炼一下,因为心中无事,也就脚步轻松,还没感觉到什么,就走到了,挺快的。我说,这就是心态。

什么启示呢?一,步行的时间比自行车还是用得多的,这是事实,但这种实际上的慢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浮躁,带来急功近利,关键是有个自然而洒脱的心态,没有把目标看得太重,没有把每个过程看得太功利。二,步行感觉快实际上还有一个因素,也就是可以边走边思考问题。这种收获一点也不小于因步行锻炼而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这是不是可以说,度过最为枯燥的时光,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事可做。生活充实了,节奏加快了,其它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就会被挡在思想之外,保持心态的一种单纯,充实心灵的空虚,克服对于前程的焦虑和恐惧。

一个叫王文静的女孩在《用智慧照亮人生》中说:背《新概念》,背了就忘,是一个苦苦思索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后来知道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虽然你忘了,但是你所花的时间都在那儿,时间花掉了一定有产出。她说:“那个时候,我还不明白这个道理,直到听了俞洪敏的讲座。老俞说,新概念要背200遍。我明白了为什么背了就忘,因为我没背200遍。从此之后,我就不乱想了,心无杂念,就冲着200遍去背。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不乱想了,正是符合了学习中的一个最高境界,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用心专一。”用心专一是什么?心态也。

佛家说:“心魔即魔,心佛即佛。”

是啊,春天来了,漫山遍野的山花竞相怒放,梅花仍然如故,在山花的簇拥下,笑意盎然,而这笑,因了山花的衬托,更显得灿烂,壮美,不同凡响。因为它的笑不来源于别处,而是孕育于“已是悬崖百丈冰”时的心态。在冰刀雪剑中对信念的坚守,“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何谓高三之“待”?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奇快,尤其是那些个大公司。这引起美国一个叫戴明的成功学家的注意。他专程到日本进行研究,几个月后,带着他的研究成果回到美国,为成功学新增一条定律:每天进步1%。是啊,每天进步1%,一年也就会成长为自身的3.65倍。3.65个自己,打败一个高考,不是很容易的事吗?这是一种“待”法。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在通车庆典上,胡锦涛用八个字概括了“青藏铁路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用长期施工在一线的建设者的话说,就是“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这也是一种“待”法。

用静气的我战胜浮躁的我;用阳光的我战胜阴暗的我;用洒脱的我战胜狭隘的我;用简约的我战胜复杂的我;用有序的我战胜盲打的我;用计划的我战胜低效的我;用不屈的我战胜自卑的我。这七个战胜,促使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因素,转化为分数,也就是高三的“待”法。

因此,高三复习的“三境界说”,从根本上说,依然说的是心态。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拿破仑·希尔在《成功定律》一书中把积极的心态称作黄金定律。天才和伟人之所以与众不同,其决定因素不是智商的超常,更不是技能的高超,而是适时调整的积极心态。

“有一种力量辽阔得如草原的胸襟,有一种力量深邃得如灿烂的星空,有一种力量丰腴得如硕美的田野,有一种力量深深地震撼人的心灵。这种力量,源于一种对生命的执着信念。它告诉我们,骆驼为什么在沙漠里一直往前走,是想着前面有泉水、有绿洲,这就是一种信念和希望,只要信念不息、希望还在,生命的泉水会汩汩流淌,人生的绿州会生机盎然。”

谨把这段优美的文字,送给我亲爱的充满希望的同学们。

 推荐阅读:[高三励志演讲:让青春在奋斗中飞扬] [高三毕业典礼致辞]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