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苦难辉煌有感
日期:2014/10/21 分类:读后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一)
金一南先生的这部《苦难辉煌》是我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阅读的,本想大致翻翻看看,完成五官党支部的任务,没想到只看了几页我就被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了历史,向我们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读后颇有感触。
《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三、张国焘、蒋介石等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正是这些人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甘愿吃苦,宁愿战死,也不愿掉队、离队,忠贞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朝着远大目标冲锋向前,方才成就了我们和平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谁也不会想到就是那样一个不足五十人小团体,小组织,几十个人,渺小的力量,迅猛发展壮大,更是成为了以后中国发展的领导力量。在异常艰苦与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就像是一只浴火的凤凰,在履历了苦难与挫折之后走向了辉煌与胜利,这靠的是一大批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的共产党人,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苦难辉煌》这本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有启迪意义。想想我们现在,今天我们口袋富足了,精神却匮乏了,房子变大了,灵魂却渺小了,我们读着历史,却在忘记过去,我们今天要求更多的是物质上的享受,缺少的是精神上对正义的追求。读读我们党的苦难与辉煌吧,洗涤我们的心灵,鞭策我们的灵魂。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都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愿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读苦难辉煌有感(二)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读了《苦难辉煌》这本书,我很受震动,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带领中华民族探索到救国救民之路,最终实现新中国的复兴之路。我也开始深刻地感触过去,正如金一南先生所言,只有深刻感触过去,才能获得腾飞的翅膀。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回望历史,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五四”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之路,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难。90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奋斗不息,顽强地从年轻走向成熟,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挺拔的脊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仿佛一道红色的朝霞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她就像一面旗帜,飘飘扬扬迎着风风雨雨,正是这面旗帜,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在那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我看见翻卷着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滚动着的是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的狂澜,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荡漾着的是对人民群众爱的涟漪。
置身历史,我们溶于其中,分享着那过去的兴奋与悲痛。为了祖国的富强有多少人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他们纵使在敌人的炮火中,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盼望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盼望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同那些革命同胞一起欢呼雀跃,那些为社会主义建设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共产党人,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的心中竖起了不朽的丰碑,虽然我出生在新中国,或许无法真实感受到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诚,也无法真切地体会到解放前后新旧中国那鲜明的对比,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学习党的先进性,实践党的先进性。缅怀过去,使我们更加坚信,(m.lizhi.com)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谱写国富民强的辉煌篇章。
展望未来,精彩明天的梦想更加斑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建设事业一定能蒸蒸日上。祝愿党的明天更加美好。我翘首期盼着,有一天,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中华民族必能昂立于世界民族之中,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
在孩提时代,我就立志成为一名共产党人,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在党的九十华诞来临之时,我终于实现了愿望,光荣得加入了党组织。读过《苦难辉煌》,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我深为党的辉煌而骄傲,为自己能投身党的伟大事业而自豪。我们一定齐心协力把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完成好,为党的执政大业,为祖国的稳定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怀着这一追求,捧着这颗红心,鼓足这股干劲,我们不断进取,向着新的目标奋进。
读苦难辉煌有感(三)
《苦难辉煌》是国防大学金一南少将历时十五年倾注心智的力作。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
洋洋洒洒52万余言,为我们拨开了尘封的历史,清晰地展现了一段苦难的历程,描绘了中共早期国内外时势的波诡云谲,革命运动的波澜壮阔,更我们刻画了一种能与苍穹比阔的精神,一种能够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
读过一遍,仍觉意犹未尽,贸然提笔想写一下感想,又感觉有未明深意,妄发议论的嫌疑。因此,选取其中一个章节,细读细品,略有所感,斗胆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第9章节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忠诚,一是背叛。作者在导言中就有阐发:“造就大英雄的时代,即是产生大叛徒的时代。有多少至死不渝的忠诚,就有多少鲜廉寡耻的叛卖。”书中列举了国防大学副教育长谭恩晋1947年入党时候的回忆,当时入党时的考验就是怕不怕死。这样的问答简单而严酷,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已经很难真正去理解,但在当时对于每个入党的人必须对此要有深刻的觉悟,而这种觉悟必须建立在坚定的信仰之上。
纵观党的早期历史,党史学家会得出一个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死在自己人手中的中共党员,比死在敌人手上的要多得多。比战斗牺牲更严重的是叛变。1934年7月,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革军委委员、红十六军局长孔荷宠叛逃。长征开始后,闽北分区司令员李德胜叛变,瑞金红军游击司令部政委杨世珠叛变,闽赣分区司令员宋清泉叛变,湘赣省委书记兼湘赣分区政委陈洪时叛变,闽浙赣省委书记兼闽浙赣分区司令员曾洪易叛变,赣粤分区参谋长向湘林叛变,闽赣分区政治部主任彭佑叛变,红十军副军长倪宝树叛变。1935年2月,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长长一串名单,都是党曾经的高级干部,这些人叛变之后,马上就凶相毕露,毫不留情地将枪口对准了“自己人”,给党的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与叛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忠诚,是执着地追求真理的信念和力量。1934年谭家桥战役,红十军团失利,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军团长刘畴西被俘,蒋介石密令顾祝同力劝二人“归诚”。在友情、官爵、死亡的利诱和威胁下,两人坚持意志、坚忍不拔,最终被秘密杀害。方志敏在囚室中的遗着《可爱的中国》里这样写道:“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的发挥出来。到那时,所有的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随着帝国主义的赶走而离去中国了。……我爱护中国之热诚,还是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的真纯无伪。现在我是一个待决之囚呀!我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今日写这封信,是我用文字来作一次为垂危的中国的呼喊。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不屈的脊梁,读出了信仰,读出了象征进步、富强、民主的强大力量,对经历苦难的辉煌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忠诚于自己的信仰,要接受“怕不拍死”的拷问,要承受名利、自由、生命的诱惑和威胁,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面对的残酷现实。真金还需火炼。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已经远离了战火烽烟,远离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但忠诚的内涵并没有改变,执着的信念也没有改变,一个共产党员应具有的担当也不会改变。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