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桃读后感
日期:2014/9/5 分类:读后感
春桃读后感(一)
《春桃》刻画了五四时期的一位与丈夫失散的坚强、淳朴、善良、不屈不挠的典型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春桃在战乱逃跑时,无意中遇到了与自己同是逃难的刘向高,她与刘向高相依为命,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帮助,精神上互相鼓舞,在平凡中获得快乐与幸福。但此时,她的前夫李茂却出现了,让人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李茂竟然失去了双腿,并沦为乞丐了。当这战乱使春桃的生活中出现了刘向高和李茂两个男人时,这位地位卑微,但却朴实善良的贫苦劳动妇女作出了她最正确也最勇敢的选择,她毅然决然的和两个男人开起了“三人公司”,并没有在两个男人的感情上纠结,更多的时间是把放在了怎么样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上,她以自己的生活逻辑来安排自己的命运。在我看来,春桃的性格在苦难命运的反衬下显得更加高洁华美。
在小说《春桃》中,作者并没有用多么优美的语言来叙述,只是简简单单的描写了春桃与刘向高和李茂这两个男人的平凡的生活,但却无不充满了春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同时,这篇文章较多的是采取春桃与刘向高和李茂的对话形式,使整张小说读起来很特别,对话的形式更加吸引了读者,读起来心中不免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小说的开篇很自然,一句“这年的夏天特别的热。”就展开了小说的叙述,而且,对春桃的出场并没有刻意的安排,作者仅以一位“戴着破草帽的背着一大篓字纸的妇人”来形容春桃,但就是这简单的描写使春桃的形象刻画的非常逼真,作者以饱含真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位坚强不屈不挠,敢于与生活挑战的独自架起生命之舟的劳动妇女形象。春桃的形象塑造的生动感人。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面对苦难的命运,春桃并没有放弃,也并没有逃避,她勇敢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第二,她善良朴实的性格使她更加的形象更加丰满,无论是对前夫还是后来遇到的爱人,她都以一颗以及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们,她细心地照顾已经失去了双腿,并沦为乞丐的前夫,给予他爱与呵护,另一方面,她对刘向高的爱与照顾更让人耐心感到很温暖。种种的一切无时无刻不体现了春桃善良的一面。在她心中,充满了爱,充满了宽容,内心的正直与善良使她更加耀眼;第三,我认为,她是一位值得让人尊重的一个平凡的劳动妇女,在她身上,有一种乡村淳朴美与勤劳的气息,她的淳朴耐劳是现在的我们所缺少的。每天,她早起晚归,身上还压着沉沉的担子,但她却从不抱怨,仍是从容的面对一切,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小说中,有几处描写的特别好,譬如,“她背上担负得很重,甚至不能把腰挺直,只如骆驼一样,庄严地一步一步踱到自己门口”,说实话,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作者的“庄严”和“一步一步踱到”用的切到好处,写出了女主人公春桃是一位坚强有骨气有志向的让人心生敬佩之情的肯吃苦耐劳的劳动妇女形象;第四,我觉得春桃是一位有主见的,敢于冲破封建的思想观念的女性。在刘向高和李茂两个男人商量把春桃给谁时,春桃的一句“我是我自己的”和在她心中持续已久的信念“咱们的事谁也管不了”的支配下,她以自己的意志支配眼前的一切,安排自己的命运。
小说《春桃》表现了女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准则,她的善良朴实,肯吃苦耐劳,不屈不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那个时代以及当下所处的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整篇小说体现了作者的反封建的,向往自由民主的思想。
春桃读后感(二)
《春桃》写于1934年,是作者的后期作品,它以很强的现实性改变了作者早期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宗教色彩的倾向。
小说写了住仍春桃在一次战乱后的遭遇。在与结婚才一天的丈夫失散了四五年之后,她与另一个相依为命的同难者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但就在这时她的前夫出现了,而且已失去了双腿,沦为乞丐。他们在这难解的矛盾面前,几经波折,终于建立起了新的关系。在这里有矛盾,而没有争夺;有悲剧,而没有相残。促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是在共同的悲惨命运面前的相互体谅和依存。作者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细致的刻划,谴责了战乱频仍的旧社会,展示了劳动人民美好的心灵、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品质,从而也使作品显出了亮色。
春桃的形象塑造得生动感人。她朴实、宽厚、富有勇气,无论对以前的丈夫还是后来的爱人,她的出发点都不是封建的婚姻观念,也不是怜悯,而是出自内心的正直、善良和对同一命运的人相濡以沫的关怀,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运,体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虽然这一人物带有些微理想色彩,但作者却不是牵强地把这些外加于人物,而是通过现实矛盾的自然进展加以展示,细节均真实可信。对春桃感情生活的描写,尤其生动。作品取材新颖、情节独特,小说的结尾出人意表,语言也富有表现力,但稍嫌生涩。
小说写了主人公春桃再一次战乱后的遭遇。在与结婚才一天的丈夫失散了四五年之后,她与另一个相依为命的困难者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但就在此时她的前夫出现了,而且失去了双腿,沦为乞丐。他们在这难解的矛盾面前,几经波折,终于建立起了新的关系。促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实在共同的悲惨命运面前的相互体谅和依存。作者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细致的刻画,(m.lizhi.com)谴责了战乱频繁的旧社会,展示了劳动人民美好的心灵、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品质。
春桃的形象塑造得生动感人。她朴实、宽厚、富有勇气,无论对以前的丈夫还是后来的“伙伴”,她的出发点都不是封建的婚姻观念,也不是怜悯,而是出自内心的正直、善良和对同一命运的人相濡以沫的关怀。虽然这一人物带一些理想色彩,但作者却不是牵强地把这些外加于人物,而是通过现实矛盾的自然进展加以展示,细节均真实可信。春桃的遭遇是曲折和痛苦的,四五年前,在她结婚的那天,乱兵冲散了婚礼宴席;与丈夫失散后,在北京拾破烂时与一位同难者刘向高相依为命,他们过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后来失去双腿的前夫闯进了他们的生活里,春桃毅然地把前夫李茂接回家里共同生活,表现出一个胸襟开阔和善良正直的女性的美好心灵。前夫的出现,使一向平静的生活顿时起了波澜,作者抓住这一不寻常的生活波折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同情丈夫、爱恋她的“伙伴”,揭示了她真诚、坦率的性格。在名分问题上,春天发现出特有的刚强,她气氛地撕毁了前夫和刘向东私立的红契,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她勇敢地摆脱了世俗礼法的束缚,做一个独立的人。她声称“谁的媳妇我都不是”。作品塑造了这样一个具有美好灵魂和高尚情操的妇女形象,通过这一人物的塑造,谴责了旧中国造成的苦难深重的悲惨人生。
春桃读后感(三)
不能否认,自从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女性每取得一点点权利,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也不能否认,男女平等在特别不平等的时代也存在着,如许地山小说《春桃》里的春桃。
小说讲述了春桃在战乱中与将入洞房的李茂失散,逃难到北京捡烂纸为生。为活下去,与逃难者向高相依为命。后李茂突然出现,以丢了双腿的乞丐身份。
春桃毫不犹豫把李茂带回“家”。两个男陷入尴尬,商量春桃该归谁。春桃此时显示出大不同。她认为,依赖人和掠夺人的,才会遵守所谓风俗习惯;依自己的能力而生活的,并不很看重这些。她坦然决定:一女二男同宿一炕。她说,我谁的老婆都不是,我是我自己。我不能由你们派。
对于失散的多年的李茂,她说:“一夜夫妻百日恩,我不做缺德的事。今天看你走不动,不能干大活,我就不要你,我还能算人吗?”
对于共同生活多年的向高,她也没让他离开:“若是人笑话你,你不会揍他?你露什么怯?咱们的事,谁也管不了。”
经过李茂的上吊,向高的出走,春桃的坚守,最后两个男人决定,在北京城,向高是户主,李茂是亲戚;回老家农村,李茂是户主,向高是亲戚。
自古有一夫多妻,哪有一妻二夫的?原始的夫权和父权思想形成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在春桃这里似乎不存在。她在独立生存以先,首先要自我保护。她的决定,不是女权主义的女权。女性的权利不仅仅是权利的平等和提高,更是道义和责任的平等与提高。还是自我保护的成立,这使她没有成为老舍笔下的月牙儿。
她内心有不自知的平等意识。真正的平等,不是俯就和争取,而是发乎于善良的本性。既非传统道德和宗教例律下违心谄媚,也不因掌握绝对的决策权,而无奈地丧尽善良。此时,她不但是两个男人的夫权和爱情的主宰,更是自己的主宰。她在乱世中,不但做到了生活上的独立,还做到的人格上的独立。
从春桃看,活下去是真理。感恩也是真理。男女平等的概念显得苍白无力。她的境界高于此。让男人的夫权归男人,女人的女权归女人吧。生活是实在的,良心是感知到的。她听从了内心的召唤。
独立、善良、担当。她的平等意识,就在于此吧。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