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 正文

范爱农读后感300字

日期:2014/7/4 分类:读后感

  范爱农读后感300字(一)

  范爱农这个人无论在那个时期(日本留学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建立)都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在日本留学时,徐锡麟被杀后,范爱农那冷漠的表现在鲁迅笔下完全冷冻住了,无论是什么读者,我想都会和鲁迅一样讨厌这个人,讨厌这个离奇而可恶的人。而在辛亥革命时期,他的形象竟是来了个600°大翻转成了个“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的人。之前的误会消除了,人们对这个角色的“警戒”也消除了,而鲁迅也和范爱农成了亲友:谈革命、揭露军阀、为绍兴的光复而喜为做学兼工作而戒酒、范爱农也会时时为鲁迅担心!读者们刚对这个角色起了好感,可鲁迅的笔锋又一转——似乎将范爱农世界的天和地换了个个儿!革命失败后,范爱农和之前那个令人生厌的留日学生没什么区别了。可毕竟朋友一场,在得知范爱农溺死后,鲁迅心感悲凉,凉如夜半寒水凄惨而离奇地去了!鲁迅觉着社会对范爱农的死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鲁迅开始反思与批判,用笔杆子与黑暗战斗!


  范爱农读后感300字(二)

  范爱农在看戏的归途中,微醉着,在水里淹死了。自杀?失足?其实鲁迅这里探索的并不是范农那天夜里的死因——这并不重要,范爱农不是拿破仑,他的死因不会有人感兴趣。

  鲁迅通过大段文字来描写革命后的现实,这才是范爱农悲剧的根源吧。一个思想上觉醒的知识分子,而且穷,到最后只能“寄食”为生,这种思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生存的冲突,他死了,对自己而言可能是一件好事。他生错了时代。

  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外在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草房换成了高楼,小车代替了步行。但风烛之中的老年人,就算披上华丽服装,也还是快要入土的死相。中国必须再次进行一次根本性变化,才会真正醒过来。没有百年以上的斗争,中国人的思想真正觉醒,民主真正的实现,这些都还将是一个梦。

  现在,穷人还是不要读书好些。醉着,昏着,疯着,感受到的只是肉体上的一些痛。一读书,就会多一层痛。

  如果科学发达,有一种让人忘记知识的药,我就是倾家荡产,也买来吃下去。(m.lizhi.com)也许,酒精就是其中一种?有人骂道,妈的,我要用酒淹死烦恼,可是烦恼学会了游泳。


  范爱农读后感300字(三)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平凡又朴素的语言,记叙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文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十分到位,朴素却又不失精练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死难者的同学们的一种同情,一种责任感。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