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 正文

读后感不少于1000字

时间:2017/2/27 09:57 分类:读后感

  读后感不少于1000字(一)

  读《童年》,是高尔基写的一部小说《童年》。这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长经历,描绘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画面。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饱受惊吓。这一幕真实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温暖与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严厉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爱喝酒闹事的舅舅,有漂亮而忧郁的妈妈,还有会跳舞的"小茨冈";有抬起长腿踢妈妈的继父,有称为"奶奶"的绿老太婆,有孤僻而执着于化学实验的房客"好事儿",有自杀的小偷彼得伯伯,还有一群玩草鞋大战,去冰天雪地的小岛上偷木板过活的善良小流浪汉……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颗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这群人中,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爱丰富了他,使他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去应对困苦的生活;苦难让他明白,俄罗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欢拿忧伤来逗乐,玩弄,不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正是从这个足迹里,走出来了一个文学巨人,世界因他而增辉。《童年》,也为我们认真了解一个伟大民族打开了一扇小小窗户。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从中读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获得珍贵的精神食粮,而且还学习了作着刻画人物性格的匠心独运和简练的叙事风格。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


读后感不少于1000字(二)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手斧男孩》。这本书是由世界文坛大师盖瑞?伯森写的。

  封面上画着许多参天大树,有一位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拿着斧头。看着封面,我不禁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什么小男孩在这种看起来荒无人烟、危险重重的地方?小男孩的父母在哪里?小男孩的手中为什么拿着一把斧头……一个个问题从我脑中蹦了出来,使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书中的故事情节。

  这个故事大概内容是这样的:13岁男孩布莱恩本想坐着直升飞机去看望爸爸,不料在中途飞行员突然猝死了,布莱恩驾驶着飞机栽进了原始森林里的一个湖里,他被丢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无依无靠。凭着临行前妈妈送他的斧头砍树、搭房子、制造武器……就这样挺过了整整54天,才被发现。他被获救时,也还难以相信自己过了54天原始人般的生活。

  从本书,我可以看出布莱恩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他面对黑熊时镇定冷静,想到黑熊如果要吃他,早吃了,为什么要等到现在?一定是因为黑熊想吃覆盆子。于是他和黑熊一起吃了美味的覆盆子,还与黑熊交了朋友。布莱恩也是一个很聪明,动手能力极强,善于观察和发现身边新鲜事物的男孩。有一次,他在洗脸时发现湖中有许多小鱼儿在游。他就用斧头做了一把鱼叉,叉到了几条小鱼,给自己吃。布莱恩一个13岁的小男孩用一把斧头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造了一堆弓箭,箭头,长矛,鱼叉,靠一把生锈的斧头在凶险的大自然里,存活了54天,不正是布莱恩有着永不放弃的毅力,敢于面对现实,并且积极地战胜困难。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要向布莱恩学习敢于面对现实,把他的顽强精神带进平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当我们面对挫折时,不能退缩,逃避,要努力应对,使自己更勇敢,当面对各种困难时,要镇定自若,冷静地面对突发事件,平静的思考,用智慧去解决,而不能烦躁不安,手忙脚乱,并且积极地想出的办法。脚踏实地,敢于实践,即使失败了,也毫不气馁。记得有次大考我发挥失常,考了八十多分,爸爸妈妈批评我,我就很生气,哭个不停,觉得很气馁。其实这个时候我不应该哭,而应该敢于面对现实,赶紧与爸爸妈妈一起分析这张试卷,看看在哪块方面我失分较多,比较薄弱,然后针对性的给自己“加加餐”,多向老师请教把自己的漏洞给补上了,这样以后同样的错误就不会再犯了。在生活中,我更要向布莱恩学习做一名勇敢者,做一名生活中的强者。


读后感不少于1000字(三)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m.lizhi.com)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