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读后感500字
时间:2015/8/7 16:27 分类:读后感
项羽之死读后感500字(一)
代霸主之逝——项羽之死的读后感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咏项羽》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项羽之死读后感500字(二)
“乌江依旧,物似人非。”
小时候,跟妈妈坐在电视机前看《西楚霸王》。每当看到项羽时,我就特别兴奋。看到他杀死无数的秦兵,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顿生敬佩之情,相反,我却很痛恨刘邦,虽然最后是他获得了胜利。他滑项羽的勇猛也同有项羽的智谋,可他却当上了皇帝。
长大后,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皇帝靠的不是勇猛而是仁心。懂得善待他人。项羽纵有万夫莫挡之勇,可他不是一介武夫。怎可为国家带来兴盛,怎可让百姓得到安宁,相反,这一切刘邦都能做到。
项羽曾在污水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因怕秦降卒不服,便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如此凶残成性的人,怎会怜惜生命,怎会爱民如子,“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项羽大失民心。这也注定他渌上皇帝。
项羽性格急燥,心胸狭谥,不懂得知人善用。刘邦对项羽的评价,“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没错,如果项羽听了范增的话,或许就不会要在乌江自刎了。
当日,项羽受汉军追杀,直到乌江。乌江河岸的百姓希望项羽为王,带领他们打天下。但是,项羽拒绝了,他一心认为是天要灭亡他,而不是他自己的过失。直到死项羽都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他放弃了一个让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其实,当时的项羽失去了心爱的女人和打拼多的兄弟,他等于一无所有了。奋斗了大半生的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悲伤与绝望交加,一代英雄就此折腰。
“生活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对项羽一生的评价,他最终还是一个威猛的勇士。只因创汇具备帝王的气度。他的失败的注定的,并不在于他是否过没过江东,就算他过了江东,他不改他的性格,想要成功那也徒然。
沉且,刘邦有爱民之心,他当皇帝顺应民心,项羽不应为了一己私欲而让百姓陷入战乱之中,那样他就是千古罪人了。或许自刎是他唯一的出路。
唐王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也是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当一个新王进开始的时候,一定会有人要牺牲。但是,后来的唐朝在李世怕统治之下,越来越繁荣昌盛。他的功绩足以盖过他的过失。同样,项羽自刎奠定了汉朝的统治基础,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也是值得的。
悲剧的力量在于,它能让人看破一切。“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项羽是中国历史以来的悲剧英雄,他的事迹将给后人还来深刻的影响。
项羽自刎虽是一瞬之间,但决定他一生的命运的却不是这个。他在战争是一个强者,但在政治,为人处事上却是一个弱者。这才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或许有人不认同,但是你是否想过。项羽不肯过江东,真正原因。凭他的能力杀死刘邦坐上皇帝。并不会太难。但是那时的百姓却不会达高兴。
人人皆有恻隐之心。项羽也不例处,当他亲眼目睹百姓受占乱的困苦的时候,他动摇了。他明白他做皇帝并不会人百姓带来幸福,反而会给百姓带来灾难。更何沉,当时大局己定,他也没有合理的理由起义。他承受到的只是百姓的唾骂,并不是百姓的拥戴。这与他的初衷正好相反。
过不过乌江都非项羽本意。自刎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乔治?萧伯纳的名言曰: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我以为,二者项羽都俱备了。
项羽之死读后感500字(三)
不管是将最为富庶的领地分给最大的潜在敌人——刘邦,(m.lizhi.com)还是鸿门宴上执意放走刘邦,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不是自负,更不是所谓的目光短浅、胸无远虑,而是他对取胜,乃至为人原则的恪守、坚持。论聪明才智,项羽未必在韩信、张良之下,亦绝不会输于刘邦。所谓的四面楚歌,其真正效果究竟如何,局外人其实不得而知(八千对八百,四面环围,实力之悬殊几何人皆洞若观火。多此一举的“四面楚歌”反倒衬出了项军的勇猛)。反倒是破釜沉舟的作用更为直观。更何况范增也非等闲之辈,经他一番苦口婆心的细细阐述,凡常人都能明白刘邦这人留不得,项羽又岂会听不懂?一个聪明人对着另一个聪明人会“讲不通”一个浅显的道理,原因就只有一个,项羽不、想这么做。项羽所追求的,永远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胜利。
同样的道理,他也不能够忍受自己拼命取得的胜利果实为他人所窃取,不能容许自己打下的秦国就这样被刘邦悄无声息地盘踞。于是,他毁约,赶走刘邦,杀掉秦太子,焚毁阿房宫,以此宣泄自己的愤怒。或许正是这一点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霸王,而无法成为一代帝王。然而,也正是他对原则的这种坚持,令他活得坦坦荡荡,酣畅淋漓;令他能够在生死关头畅然“愿为诸君快战”,独帅二十八骑突走千人重围而毫无惧色;令他能够拒绝苟活,直面死亡,朗声长啸:“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乌江亭畔,风凝云噎。自刎赠首,告慰江东父老……“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一生,活得潇洒,死得豪壮!
反观刘邦,他的确是楚汉之争的赢家,然而他又何尝真正快乐过?称王称帝,无法掩盖他的泼皮无赖,不能抹去他曾抛弃妻子、四处鼠窜的事实,更不能让韩信、樊哙之死云淡风轻。他当然可以自夸“忍辱负重”,可他又如何逃得过妻子犀利的目光,世人心底的鄙夷!就连他一生中自认为最为豪迈的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又如何堪拟项羽石破天惊的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的万丈豪情,刘邦永远难望其项背。或许刘邦在史册上可占一席之位,可在世人心中,项羽永远是刘邦难以企及逾越的峰巅!
历史的车轮从没有停止过前行,几千年光阴恍惚间逝去。可项羽乌江亭畔快意决绝的身影却穿越重重雾霭,越来越清晰地定格在人们心中,傲然挺立。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